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150 B 52 宜 DB4205 昌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5/T 74—2020 淡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ecological treatment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tail water 2020 - 10 - 30 发布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1 - 30 实施 发 布 DB4205/T 74—2020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工艺流程......................................................................................................................................................... 2 5 净化设施......................................................................................................................................................... 2 6 生物配置......................................................................................................................................................... 4 7 运行维护......................................................................................................................................................... 5 8 排放水质要求................................................................................................................................................. 5 I DB4205/T 74—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提出。 本文件由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当阳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长阳 土家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起草人:杨军、冯德品、艾健、董舰峰、赵雅琴、何志刚、邹四新、郑朋、袁祖菊、张金平、 沈修俊、覃雅、覃铸、李亚芸、林晨智、李林、李先财、余星辰。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或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联系电话:0717- 6914039。 II DB4205/T 74—2020 淡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淡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工艺流程、净化设施、生物配置、运行维护和 排放水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精养池塘等淡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其他淡水养殖水体尾水处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淡水养殖尾水 Freshwater aquaculture tail water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或养殖结束后,由养殖体系排向自然水域的尾水。 3.2 生态处理 Ecological treatment 采用生物、物理等技术手段对淡水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进行吸附、转化、吸收及利用, 以降低养殖尾水中氮磷含量,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的目的。 3.3 生态沟渠 Ecological ditch 位于净化设施最前端,由工程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工程部分主要包括渠体、节制闸等,生物部分 包括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用于连接淡水养殖池塘与生态净化塘,以生物系统为核心初步净化养殖尾水。 3.4 沉淀池 Settling tank 1 DB4205/T 74—2020 位于生态沟渠后端,利用物理方式沉淀、吸附养殖尾水中悬浮物。 3.5 过滤坝 Filter dam 分为一、二级过滤坝,结构相同,由坝体和滤料构成,具有过滤拦截、生物降解、转化吸收作用。 3.6 曝气池 Aeration tank 位于一、二级过滤坝间,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为养殖尾水提供一定的停留 时间,利用增氧充分氧化有机物。 3.7 生态净化池 Ecological purifying pool 位于二级过滤坝后端,由工程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工程部分主要包括小岛、生态浮岛水下浅滩和 沟壑等;生物部分主要包括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主要功能是同化吸收、转化利用养殖尾水中的氮磷。 4 工艺流程 养殖尾水净化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5 养殖尾水净化处理工艺流程图 净化设施 5.1 基本要求 按不低于养殖面积的10 %设置由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和生态净化池组成的净化设施, 采用生物、物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养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达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5.2 5.2.1 生态沟渠 设计 2 DB4205/T 74—2020 应符合GB 50288规定。 5.2.2 面积 面积占比不低于总净化设施面积10 %。 5.2.3 渠体 渠体的断面为等腰梯形,坡比1:1.5~1:2,深度不低于0.8 m。渠壁、渠底均为土质(见图2) 。 图2 5.2.4 生态沟渠断面示意图(单位:m) 节制闸 节制闸位于生态沟渠末端,尺寸同生态沟渠相匹配,功能为控制生态沟渠水位(见图3)。 图3 5.3 节制闸断面示意图(单位:m) 沉淀池 池深2.0 m~2.5 m。面积占总净化设施面积的30 %~40 %。 5.4 5.4.1 过滤坝 坝体 坝体厚度不小于1.5 m,高度高出设计水位0.5 m,坝体与水流方向垂直,采用两排空心砖砌筑,空 心砖砖孔方向与水流保持一致。 5.4.2 滤料 宜选用3.0 cm~5.0 cm粒径的陶粒或火山石等多孔吸附填充介质为滤料,采用2.0 cm网袋或宾格石 笼填充至两层空心砖间。 5.5 曝气池 3 DB4205/T 74—2020 曝气池面积占总净化设施面积10 %~15 %,池深2.0 m~2.5 m,每667㎡配置功率不低于3.0 kw的 曝气设备,并在池底铺设相应数量的曝气盘。 5.6 生态净化池 5.6.1 设计 应符合GB 50288规定。 5.6.2 面积 生态净化池面积占总净化设施面积40 %~50 %。 5.6.3 规格 生态净化池为中心水深3.0 m~4.0 m的深水池,池塘边缘3.0 m范围内水深小于1.0 m,从池塘边缘 到中心逐渐加深。 5.6.4 小岛 o 小岛的坡度小于45 ,数量以3个~5个为宜,错位分布,各小岛底部总面积占生态净化池面积的20 % 左右。 5.6.5 水下浅滩、沟壑 将生态净化池底部建设成高低不平的水下浅滩、水下沟壑,沟壑方向为迎主导风向。 6 生物配置 6.1 6.1.1 植物配置 植物的选择 选择对氮、磷等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转化、利用能力,根系发达、生长茂盛,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或易于处置利用,并可形成良好生态景观的植物,配置不低于30 %的标志性无冬眠型或短冬眠型水生植 物。 6.1.2 生态沟渠植物的配置 生态沟渠中的植物可由人工种植和自然演替形成,沟壁植物以自然演替为主,人工辅助种植如狗牙 根(夏季)、黑麦草(冬季),沟中相间种植水生鸢尾、菖蒲、空心菜、茭白、水芹等挺水植物和马来眼 子菜、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水生植物面积占生态沟渠水面面积的60 %左右,其中常绿植物占植物 总面积的50 %以上。 6.1.3 生态净化池植物的配置 生态净化池岸边种植垂柳和水松等,间距为4.0 m左右。生态净化池近岸浅水区种植水生鸢尾、菖 蒲、水芹、茭白、茨菰、梭鱼草和千屈菜等挺水植物;水深在1.0 m~2.0 m区种植睡莲、菱、莲藕等浮 水植物及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生态净化池内植物面积占池水面面积的60 %,其中常 绿植物占植物总面积的50 %以上。 可搭建一定比例的生态浮岛,在浮岛上栽植

pdf文档 DB4205-T 74-2020 淡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宜昌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05-T 74-2020 淡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宜昌市 第 1 页 DB4205-T 74-2020 淡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宜昌市 第 2 页 DB4205-T 74-2020 淡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宜昌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08:44: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