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01 CCS B 01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22—2021 代替 DB33/T 222-2009 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Carya cathayensis Sarg. 2021-02-03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03-05 实施 发 布 DB33/T 222—2021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222—2009《无公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与DB33/T 222—2009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幼林管理”(见2009年版5)、“成林管理”(见2009年版6),增加了“树体管理” (见5)、“花期管理”(见6)、“土壤改良”(见7)、“肥水管理”(见8)、“林下植被 管理” (见9); ——增加了不同砧木嫁接苗造林土壤适宜性推荐(见4.5); ——增加了“修剪”的内容,规定了幼年树及初果期(见5.2.2)、盛果期(见5.2.3)、衰老期(见 5.2.4)的修剪方法; ——增加了山核桃林地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标准(见8.2); ——增加了采收方式(见11.2); ——修改了附录A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见附录A)。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杭州天则山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吉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临安天目山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立忠、汪智勇、叶建丰、袁紫倩、董建华、潘春霞、顾晓波、马闪闪、叶立 前、张秋月、夏国华、吴家森、张传清、黄坚钦。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222-1998、DB33/T 222-2009。 I DB33/T 222—2021 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栽培的造林、树体管理、花期管理、土壤改良、 肥水管理、林下植被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山核桃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本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理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228 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LY/T 1232 森林土壤磷的测定 LY/T 1234 森林土壤钾的测定 LY/T 1239 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造林 4.1 造林地选择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选择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凉爽的低山丘陵或平原,最低气温≥-16℃,土壤深 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质地从砂壤土到轻粘土,pH值5.8~7.5的立地。山顶、山脊、山脚、陡坡和 土层瘠薄处不造林,保留原有植被,坡度≥15°的造林地应保留水土保持带,采用水平带、块状整地。 2 造林成片面积>20 hm 的,需设置防护林网。 4.2 造林地环境要求 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4.3 造林地准备 1 DB33/T 222—2021 4. 3.1 整地 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带状按2 m~3 m整地,块状按定植点(1.2 m~1.5 m)×(1.2 m~1.5 m) 整地。 4.3.2 挖穴 整地后挖定植穴,规格(长×宽×深)为(60 cm~80 cm)×(60 cm~80 cm)×(40 cm~80 cm), 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4.4 施底肥 先回填表土,每穴施腐熟有机肥10 kg~15 kg,钙镁磷肥0.5 kg~1.5 kg,硫酸钾0.25 kg,表土 与肥料充分混匀后,再覆心土。 4.5 苗木选择 选择苗高80 cm以上,地径1.0 cm以上,根系发达,芽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苗木。宜选 择经审(认)定的良种嫁接苗,提倡容器苗造林。山地宜选用以湖南山核桃为砧木的嫁接苗,土层深厚 的缓坡和平地宜选用以薄壳山核桃为砧木的嫁接苗。 4.6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100株/公顷~204株/公顷(株行距均为7 m~10 m)。 4.7 造林时间 苗木落叶后至次年萌动前均可造林,以2月中旬~3月下旬最为适宜。 4.8 定植 定植前修剪过长主根、损伤根,嫁接苗及时解除接口绑带。将苗木置于穴中央,栽直扶正,保持根 系舒展,边填土边踏实,苗木根际土痕高于地面5 cm~8 cm,浇透定根水,呈馒头状。 4.9 补植 造林后第2年~3年,适时补植。 5 树体管理 5.1 定干 定干高度1.2 m~1.5 m,剪口距芽上方2 cm~3 cm。 5.2 整形修剪 5.2.1 树形 采用疏散分层形树形,主干上留5个~7个主枝,分2层~3层配置。 5.2.2 幼年树及初果期 控制顶端优势和背上枝,调节骨干枝生长势,利用辅养枝,培养结果枝组。 2 DB33/T 222—2021 5.2.3 盛果期 疏除细弱枝、重叠枝、病虫枝,保持丰产树形。 5.2.4 衰老期 回缩老弱结果枝组,及时疏除病虫枝和枯枝,利用新枝复壮更新,恢复树形。 6 花期管理 6.1 人工授粉 6.1.1 适用条件 花期低温、连续阴雨、病虫危害等导致花粉供应不足,需人工辅助授粉。 6.1.2 花粉采集 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集刚开始散粉的山核桃或薄壳山核桃雄花序,摊放在硫酸纸上,放在干燥的 室内晾干或采用电热毯加温收集花粉。用80目筛网过筛收集花粉,置密封容器4℃干燥保存,花粉活力 可保持7天~15天。 6.1.3 授粉时间 约50%的雌花柱头呈鲜红色,柱头表面分泌大量黏液,用手触摸有黏性时授粉最佳。 6.1.4 授粉前准备 采用食用级滑石粉,以花粉∶滑石粉体积比1∶(5~8)混合均匀待用。 6.1.5 授粉方法 选择晴朗天气,将混合好的花粉用喷粉器喷撒。有条件的可采用无人机授粉。授粉后12小时以内下 雨,应重新进行授粉。 6.2 保花保果 4月底至5月上旬,花期喷施0.1%硼砂,5月底至6月初喷施0.1%~0.3%的硫酸铜。 7 土壤改良 7.1 土壤酸性改良 土壤pH值≤5.8时,用石灰石粉(主要成分CaCO3)、石灰粉(主要成分Ca(OH)2)、生石灰(主要 成分CaO)、钙镁磷肥等材料进行土壤改良,沟施和撒施相结合施入土壤中,调整土壤pH值至6.0~6.5。 土壤pH值按LY/T 1239规定的方法测定。 7.2 土壤黏性改良 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的土壤,用山核桃外果皮、生物质炭、秸秆等有机物料翻耕入土。 8 肥水管理 3 DB33/T 222—2021 8.1 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大量元素平衡施用,按需补充Ca、Mg、B、Zn等中 微量元素肥料。 8.2 养分丰缺标准 山核桃林地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见表1。土壤碱解氮按LY/T 1228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有效磷按 LY/T 1232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速效钾按LY/T 1234规定的方法测定。 表 1 山核桃林地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 单位:mg/kg 土壤养分 缺乏 中等 丰富 碱解氮 <80 80~120 >120 有效磷 <5 5~10 >10 速效钾 <80 80~110 >110 8.3 肥料种类 使用经登记许可的商品肥,农家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8.4 施肥方法 8.4.1 幼年林 造林当年不施肥。第2 年至初果期,每年10月结合扩穴采用环状施肥,围绕树冠投影外缘挖环状沟, 施肥沟宽30 cm~40 cm、深 15 cm~30 cm,每株施腐熟有机肥5 kg~10 kg、复合肥(N:P2O5:K2O 15:15:15) 0.1 kg~0.2 kg,将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施入沟内。 8.4.2 成年林 8.4.2.1 每年施肥2次,5月下旬~6月中旬以速效肥为主,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以有机肥为主。采用 沟施或穴施,沟施在林中挖条状、环状或水平带状沟,施肥沟宽30 cm~50 cm、深15 cm~30 cm;穴施 在林地均匀挖穴,穴深15 cm~30cm。将肥料施入后覆土。 8.4.2.2 初果期至盛果期,年株施氮 0.10 kg~ 0.20 kg、磷 0.10 kg~0.15 kg、钾0.10 kg~0.15 kg。 盛果期,以株产10kg干籽计,年株施氮 0.20 kg~0.50 kg、磷 0.10 kg~0.30 kg、钾 0.20 kg~0.60 kg,6月下旬~8月上旬喷施磷酸二氢钾2次~3次,浓度0.1%~0.3%。 8.5 水分管理 提倡微蓄微灌等设施灌溉。在平缓坡、山谷等易积水处,应设排水沟。7月中旬~8月中旬,遇干旱 需及时灌溉。 9 林下植被管理 9.1 除草 4 DB33/T 222—2021 造林当年10月除草,幼年林每年5月和10月,除去树冠投影外缘50 cm以内的杂草,将草覆盖于距主 干10 cm~20 cm以外树盘。成年林每年5月和8月进行全园割草。不应使用化学除草剂。 9.2 套种绿肥 冬季林下植被覆盖度≤50%的林地,8月~9月套种紫云英、大巢菜、黑麦草、油菜等绿肥,播种量 2 2 30 kg/hm ~45 kg/hm ,宜混播。 9.3 水土保持带 坡度≥15°的林地,2月~3月,沿水平带每隔30 m~50 m种植紫穗槐、马棘等灌木2行,或沿作业 道种植,陡坡可片植,行距40 cm~50 cm,株距20 cm~30 cm。 10 病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采用营林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 10.2 预测预报 设立测报点,建立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结合气象资料发布病情、虫情预警和防治技术。 10.3 防治方法 10.3.1 营林防治 加强培育管理,增强树体免疫力;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虫来源;林间因地 制宜种植其它植物。 10.3.2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杀虫灯等诱杀。 10.3.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防病;利用信息素等防治。 10.3.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按G

pdf文档 DB33-T 222-2021 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222-2021 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222-2021 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222-2021 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2:54:1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