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01 CCS B 01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606—2021 代替 DB52/T 606-2010 西部地区马铃薯抗旱保墒栽培技术规程 Regulations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drought resistance and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of potato in western 2021 - 03 - 23 发布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52/T 606—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播种前准备 ........................................................................ 1 5 播种 .............................................................................. 2 6 中期管理 .......................................................................... 3 7 主要病虫害防控 .................................................................... 3 8 收获与分级 ........................................................................ 4 附录 A(资料性) 种薯包衣使用药剂及方法 .............................................. 5 I DB52/T 606—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2/T 606—2010《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抗旱保墒栽培技术规程》,与DB52/T 606—2010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和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b) 增加了“西部地区”、“抗旱保墒”的术语定义; c) 更改了“地块选择和前期处理”; d) 更改了“播种方法”; e) 更改了“中期管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贵州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禄军、范士杰、夏锦慧、卢扬、何天久、陈恩发、付梅。 II DB52/T 606—2021 西部地区马铃薯抗旱保墒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西部春旱地区马铃薯种植播前准备、播种、中期管理、病虫害防控、分级收获等 栽培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西部地区干旱条件下马铃薯抗旱保墒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8133—2012 马铃薯种薯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783—2009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西部地区 western region 贵州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毕节的西部、黔西南、六盘水、安顺大部分地区。 3.2 抗旱保墒 drought resistance and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农田水分蒸发的综合农业节水技术。 4 4.1 播种前准备 地块选择 播种前90 d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轻壤土地块,前茬不是茄科作物;于上茬作物 收获后种植紫云英、油菜等绿肥作物。 1 DB52/T 606—2021 4.2 耕整土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犁炕冬,播种前进行地块清园与整地,耕整深度>20 cm,地块无明显凹凸 不平。绿肥地块则在播种前1 d~2 d将绿肥刈割,再进行土地耕整。 4.3 品种选择 选用抗旱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如黔芋7号、黔芋8号、威芋5号、青薯9号等。 4.4 种薯选择 种薯应选择原种、一级种或二级种,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2012的相关等级标准。 4.5 播种时期 当土壤10 cm深处地温稳定在7 ℃以上即可开始播种,亦可采取依据当地历年晚霜时间确定播种时 间,于晚霜前30 d~45 d完成播种。 4.6 种薯处理 4.6.1 切块 播种前2 d~3 d进行种薯切块处理,单个薯块重50 g以下采取整薯播种,50 g~100 g依据种薯准备 量选择切块或整薯播种,尽量采取整薯播种,单个薯块重100 g以上的种薯进行切块,采取纵切或斜切, 每个切块确保有1~2个芽眼,单个切块重应不低于30 g。切块时准备2把刀具,切块前用0.5%高锰酸钾 溶液浸泡消毒刀具,每切一个种薯更换一次刀具,更换的刀具放入消毒液中消毒,切块结束后集中销毁 带病薯块。 4.6.2 包衣 种薯切块完成后2 h内进行包衣处理,具体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 4.6.3 催芽 将包衣处理后的种薯放在通风保温条件下摊晾催芽2 d~3 d,种薯摊晾厚度应不超过20 cm,种薯上 面不得有透气性差的覆盖物,当芽露白即可播种。 5 播种 5.1 播种密度 2 2 2 上等肥力地块每667 m 播种3500株,中等肥力地块每667 m 播种4000株,下等肥力地块每667 m 播种 4500株。 5.2 基肥施用 2 每667 m 施用45%(15-15-15)含量三元复合肥100 kg、有机肥750 kg、普通过磷酸钙100 kg作基肥, 肥料施用应遵循NY/T 496—2010相关要求。 2 DB52/T 606—2021 5.3 栽培模式 栽培方式分平作不起垄、垄作覆膜、绿肥聚垄3种;根据条件选择栽培模式及对应的播种方法和中 期管理。 5.4 播种方法 5.4.1 平播不起垄的播种方法 按行距40 cm等距开播种沟,沟深15 cm~20 cm,每沟摆放种薯1行,放置于沟底,株距25 cm~32 cm, 摆2行空1行,复合肥放置在种薯之间,然后盖腐熟的农家肥,最后覆土10 cm,地块无明显沟与垄。 5.4.2 垄作覆膜的播种方法 按宽行90 cm窄行30 cm开播种沟,沟深15 cm~20 cm,每沟摆放种薯1行,按株距25 cm~32 cm放置于 沟底,复合肥放置在种薯之间,然后盖腐熟的农家肥;之后沿宽行中间向两侧覆土使窄行成垄,垄面宽 80 cm,垄高15 cm,成垄后薯块离垄表面10 cm;最后盖宽度100 cm厚0.008 mm的透明薄膜,薄膜四周及 垄面用土压实。 5.4.3 绿肥聚垄的播种方法 按宽行90 cm窄行30 cm开播种沟,沟深15 cm~20 cm,每沟摆放种薯1行,按株距25 cm~32 cm放置于 沟底,复合肥放置在种薯之间,先盖3 cm薄土于种薯上,再盖新刈割的绿肥将播种沟填平;之后沿宽行 中间向两侧覆土使窄行成垄,垄面宽80 cm,垄高15 cm,成垄后薯块离垄表面10 cm,绿肥应用土充分盖 严不外露。 6 6.1 中期管理 垄作覆膜的中期管理 垄作覆膜栽培应及时放苗,播种25 d~30 d后,马铃薯苗出土未顶膜前应破膜放苗,将马铃薯苗露 2 出厢面膜外,并用泥土将出苗口四周的膜压严;块茎膨大期及时揭膜除草培土,每667 m 施尿素10 kg。 6.2 平播不起垄的中期管理 2 齐苗后将相邻窄行2行培土成垄,垄面宽90 cm,垄高15 cm,结合培土每667 m 施尿素10 kg~15 kg。 6.3 绿肥聚垄的中期管理 2 齐苗后进行垄面培土,垄面宽80 cm,垄高15 cm,结合培土每667 m 施尿素10 kg~15 kg。 6.4 抗旱剂施用 出苗后遇极端干旱气候,应及时喷施抗旱保水剂、抗蒸腾剂等。 7 7.1 主要病虫害防控 病害防控 防控参照NY/T 1783—2009规定,农药的施用应符合NY/T 1276—2007、GB/T 8321(所有部分)相 关规定。 3 DB52/T 606—2021 7.2 虫害防控 2 稻草包芯马铃薯主要虫害蚜虫、蝼蛄、地老虎等,蚜虫施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 g/667 m ~ 2 2 2 18 g/667 m ,蝼蛄、地老虎施用15%辛硫磷颗粒剂1000 g/667 m ~1500 g/667 m ,农药的施用应符合NY/T 1276—2007、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8 收获与分级 收获应选择晴好天气上午收获下午分拣,去除破烂、畸形后进行分级包装,按照单个薯块重作为分 级依据,<50 g为小薯、50 g~150 g为中薯、>150 g为大薯。 4 DB52/T 606—2021 AA 附 录 A (资料性) 种薯包衣使用药剂及方法 表 A.1 种薯包衣使用药剂及方法 类别 防控对象 农药名称 80%多菌灵可湿 真菌 杀菌剂 真菌 性粉剂 58%甲霜·锰锌 施用剂量 (100 kg 种薯) 100 g 100 g~150 g 施用方法 每 100 kg 种薯加滑石粉 2.5 kg 混合均匀,与准备好的种薯混 合翻拌均匀(种药比约为

pdf文档 DB52-T 606-2021 西部地区马铃薯抗旱保墒栽培技术规程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606-2021 西部地区马铃薯抗旱保墒栽培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606-2021 西部地区马铃薯抗旱保墒栽培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606-2021 西部地区马铃薯抗旱保墒栽培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3:20:1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