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3.080 A 00 浙 DB3308 江 省 衢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8/T 065—2020 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分级指南 Guid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ve-color management o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20 - 07- 11 发布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8 - 11 实施 发 布 DB3308/T 065—2020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衢州市柯城区衢化街道办事处提出。 本标准由中共衢州市政法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衢州市柯城区衢化街道办事处、浙江省方大标准信息有限公司、衢州市大数 据发展管理局、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衢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发珍、邱剑、李江波、付妍、冯国英、杨小丽、陈旭文、黄健民、朱旭丽、 方俭裕、郑玲、陈群、龚柯芹、梁素梅、王丽英。 I DB3308/T 065—2020 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分级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分级总则、组织工作管理、识别、处置、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开展的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工作,其他领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DB33/T 2243-2020 疫情风险评估五色地图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五色管理 依据管理对象风险特征及其重要程度,采用五种色彩分级识别和处置的管理模式。 注 1:宜采用红、橙、黄、蓝、绿五种色彩,分别对应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 注 2:五色管理处置的方式主要为提供服务或管理内容。 示例:疫情风险地图采用红、橙、黄、蓝、绿五种色彩标注识别,分别对应从高到低五个等级(高风险、较高风险、 中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4 总则 4.1 遵循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围绕社会治理精细化目标做实“三联工程”全覆盖,提供分级多样服务 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4.2 推行民主协商多方联动,健全基层治理“四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推动社会矛盾化解, 打造联动服务管理体系。 4.3 强化数字治理智慧应用,健全风险预测预警预防和管控体系,以信息技术支撑风险信息收集、分 析和处置,实现风险识别准确、动态调整、公开及时。 4.4 坚持以人为本融合治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倡导志愿服务,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推进自治、法治、 德治“三治融合”。 5 组织工作管理 1 DB3308/T 065—2020 5.1 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网格工作队伍、绩效考核、保障激励等管理机制,加强乡镇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配 备村社网格“一长三员”,并将为管理对象提供服务管理的计划和要求纳入组织管理体系中,定期开展 风险防控五色管理效果评价,通过不断完善有效的工作制度,持续提升管理有效性。 管理体系工作文件可包括: a) 针对为管理对象提供服务管理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b) 服务管理质量手册; c) 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5.2 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信息管理机制,依法采集、录入、更新网格内的实有人口、住所、建筑物、重点 场所、组织机构等基础数据、动态信息、应急信息,做好信息联动分析和保密工作,积极运用大数据分 析功能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和风险预警。 信息管理制度的载体包括: a) 管理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 b) 五色管理展示卡、登记卡、联系卡等; c) 社会治理风险防控数字化分析处置平台。 5.3 宣传告知 及时向管理区域内相关组织、工作人员及管理对象,开展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宣传告知工作,可采取 以下措施让其了解五色管理的重要性: a) 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宣传五色管理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规划; b) 制作并使用五色管理标识标志; c) 举办相关知识讲座; d) 开展咨询服务等。 6 分级识别 6.1 分级特征识别 6.1.1 特征源确定 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分级特征源为管理对象本体性质以及管理对象相关活动,宜重点关注以下特征信 息: a) b) c) d) e) 6.1.2 人员管理:困难帮扶情况、潜在危害程度、信息保密情况等; 场地管理:场地面积、安全隐患风险情况等; 设备管理:造成设备故障和停机修理的重要因素; 社会事件管理:造成社会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自然环境事件管理:造成自然环境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特征辨识 6.1.2.1 采用实地勘察、分析研讨等辨识方法,对管理对象风险特征进行发现、确认和描述,辨识应 覆盖管理对象及其活动的全过程,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2 DB3308/T 065—2020 6.1.2.2 宜采用情景分析、预先危险分析(PHA)、结构化假设分析(SWIFT)等风险评估技术进行特 征识别,具体方法参见 GB/T 27921-2011。 注:宜选取GB/T 27921-2011附录A表A.1中风险识别为“SA”的风险评估技术。 6.2 分级方式选择 6.2.1 直接分级型 适用于管理对象风险分级特征清晰、明确的管理领域,将分级特征按重要程度分为五个级别。 示例:在充分识别承租户首次登记信息的基础上,出租房五色管理宜以租期为风险分级特征,根据租期时间情况划 分为租期 6 个月以下、租期 6 个月至 1 年、租期 1 年至 2 年、租期 2 年以上、空房五个级别,分别对应红、橙、黄、蓝、 绿五种色彩。 6.2.2 计算分级型 6.2.2.1 适用于管理对象风险分级特征复杂、需要综合判定的管理领域,通过对分级特征量化评定, 将评定结果按重要程度分为五个级别。 示例 1:人员密集场所五色管理宜以许可经营、人员疏散安全、安全标志、消防设施、特种设备为风险分级特征, 通过分值设定、现场评估后分级,具体示例参见附录 A。 示例 2:疫情风险评估五色地图分级参见 DB33/T 2243-2020 第 5 章。 6.2.2.2 宜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风险指数等评估技术对风险特征进行评价,具体方法参见 GB/T 27921-2011,并依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注:宜选取GB/T 27921-2011附录A表A.1中风险评价为“SA”的风险评估技术。 7 分级处置 7.1 处置原则 在选择处置方式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宜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提供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 执法、便民服务等综合性服务管理,同时考虑以下原则: a) 联动处置:联动协调处置,统一调控、统筹安排服务管理内容; b) 多样处置:以分级处置为基础,提供分流、分层等服务管理内容; c) 全面配套:各类服务管理内容相互配套,与组织者管理体系相衔接; d) 信息告知:通过各种信息公开渠道将风险分级特征、服务管理周期、服务管理内容、升降原则 等提前告知管理对象。 7.2 处置方式 7.2.1 分级处置 对风险分级特征较为显著的管理对象,按五个级别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内容。 示例 1:空巢老人五色管理,宜将独居、高龄、身体情况比较差、子女都在外地的老人定为红色,每天巡查服务; 将空巢、高龄、身体情况比较差、子女在市内居住的老人定为橙色,每周二至三次巡查服务;将独居、身体情况较好、 子女住在附近小区与子女经常见面、发生意外情况相对较少、受照顾的情况较好的老人定为黄色,每周巡查服务;将空 巢、身体情况一般、基本生活能够自理、子女在居住在本地的老人定为蓝色,每半个月巡查服务;将空巢、身体情况一 般、生活能够自理、子女居住在本街道的老人定为绿色,每月一次巡查服务。 3 DB3308/T 065—2020 示例 2:疫情防控人员五色管理,将疫区相关人员定为红色,进行定点集中隔离;将隔离解除人员定为橙色,进行 持续观察;对有疑似疫区访客或租户的人员定为黄色,进行重点走访;对除疫区的市外人员定为蓝色,进行居家观察监 管;对无异常家庭定为绿色,进行定期走访。 7.2.2 分层处置 对数量庞大、管理情况较为复杂、存在优先处置情况的管理对象,选取五个级别中部分级别进行分 层优先处置。 示例: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后复工复产五色管理,对粮油加工经营、生活必需品批发销售等影重点企事业单位优先复 工复产。 7.2.3 分流处置 对服务管理需求量大、管理情况较为复杂的管理对象,选取分流处置的形式,运用外部服务管理力 量联合处置。 示例:出租房和重点人员的五色管理,除网格员日常巡查之外,增加片警、党小组、兼职网格员、邻居等人员开展 组团服务。 7.3 处置结果管理 7.3.1 处置信息登记 分级处置后及时进行信息登记,在信息载体上记录时间、地点、人员、发现情况、处置方式和结果 等信息。 7.3.2 处置效果确认 在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实现稳定运行后,每次处置应达到以下一项或全部效果; a) 管理对象风险特征级数下降,或提供的服务管理内容常态化运行; b) 风险分级特征识别得到细化和改进,特征识别能力得到加强; c) 原有处置方式得到改进。 8 分级动态管理 根据管理对象分级特征、分级方式制定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升降原则,持续收集服务管理特征信息, 作为五色分级动态升降的依据,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a) 管理对象分级特征现状、满足程度和收益程度; b) 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是否符合管理现状; c) 管理对象特征是否降低至可接受程度; d) 选定分级处置方式是否为最佳的。 4 DB3308/T 065—2020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五色管理分级方法示例 A.1 分级特征识别 人员密集场所五色管理以造成社会事件发生的安全隐患风险情况为特征源,以预先危险分析(PHA) 风险评估技术对影响人员密集场所的因素进行识别,宜以许可经营、人员疏散安全、安全标志、消防设 施、特种设备为分级特征。 注:预先危险分析(PHA)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归纳分析法,其目标是识别危险以及可能给特定活动、设备或系统带 来损害的危险情况及事项。 [GB/T 27921-2011,第B.6.1条] A.2 分级方式选择 人员密集场所五色管理采用计算分级型,通过制定评定细则,明确检查内容、分值、评分标准,根 据检查内容重要情况依次赋予10分、8分、6分、4分的分值。经现场检查评估后,将扣分在10分以上定 为红色、扣分合计在8至9分定
DB3308-T 065-2020 风险防控五色管理分级指南 衢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2:57: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