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59739.2
(22)申请日 2022.07.21
(71)申请人 东华大学
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 999
号
(72)发明人 史向阳 欧阳智俊 高悦 沈思妍
贾兵洋 沈明武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123 3
专利代理师 杨琴
(51)Int.Cl.
A61K 41/00(2020.01)
A61K 47/59(2017.01)
A61K 31/4706(2006.01)
A61P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吲哚菁绿功能化的树状大分子纳米药
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吲哚菁绿功能化的树状大
分子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述树状大
分子纳米药物由第五代聚酰胺 ‑胺PAMAM树状大
分子G5.NH2表面修饰吲哚菁绿ICG并乙酰化, 再
负载细胞自噬抑制剂氯喹CQ而得。 本发 明的纳米
药物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 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
等优点, 在抑制肿瘤细胞自噬促进肿瘤光热治
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
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9页
CN 115252780 A
2022.11.01
CN 115252780 A
1.一种吲哚菁绿功能化的树状大分子纳米药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状大分子纳米药
物由第五代 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G5.NH2表面修饰吲哚菁绿ICG并乙酰化, 再负载细
胞自噬抑制剂氯喹CQ而得。
2.一种吲哚菁绿功能化的树状大分子纳米药物的制备 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将羧基吲哚菁绿ICG ‑COOH溶于有机溶剂中, 加入EDC和NHS活化; 然后将上述溶液逐
滴加入溶于有机溶剂的第五代聚酰胺 ‑胺树状大分子G5.NH2溶液中, 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
2‑4天, 透析, 冷冻干燥得到G5.NH2‑ICG; 其中, 所述G5.NH2和ICG‑COOH的摩尔比为1:10~1:
15;
(2)将步骤(1)所得G5.NH2‑ICG溶于超纯水中, 加入 三乙胺混合均匀, 逐滴加入醋酸酐溶
液, 室温搅拌24小时, 透析, 冷冻干燥得到G5.NHAc ‑ICG;
(3)将步骤(2)所得G5.NHAc ‑ICG溶于超纯水中, 加入CQ溶液, 避光搅拌12 ‑24 h, 离心,
得到吲哚菁绿功能化的树状大分子纳米药物, 即G5.NHAc ‑ICG/CQ; 其中, 所述G5.NHAc ‑ICG
与CQ的摩尔比为1:2.5~1:1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
亚砜DMSO。
4.根据权利要 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的G5.NH2溶液的浓度为
10 mg/mL。
5.根据权利 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EDC活化时间为0.5 h,
NHS活化时间为3 h。
6.根据权利 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和(2)中的透析为使用截
留分子量 为8000~14000的纤维素透析膜在超纯 水中透析3天。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G5.NH2‑ICG与三乙胺和
醋酸酐的用量之和的质量比1:0.8 ‑1.2。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吲哚菁绿功能化的树状大分子纳米药物在制备抑制肿瘤细
胞自噬药物和促进肿瘤光热/免疫联合治疗中的应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252780 A
2一种吲哚菁绿功能化的树状大分子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 法和
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功能化纳 米材料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吲哚菁绿功能化的树状大分子纳
米药物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癌症的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 化疗及放疗可消除局部病灶, 但仍然存在一些
缺点, 如不能完全治愈并有效地预防癌症地转移和复发, 并且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有害毒
副作用。 新型 的免疫疗法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免疫敏感性杀死肿瘤细胞, 相比于传统治疗手
段具有更低的毒性和更持久的疗效可以根除肿瘤和预防复发或转移。 同时, 光热治疗也作
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手段而受到广泛关注, 其不仅可以利用近红外激光照射光热剂产热来
消融肿瘤细胞, 还可以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并伴随有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从而启
动抗肿瘤 免疫循环。 虽然光热治疗可以诱发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从而增强免疫治疗, 但
肿瘤细胞可通过调节自噬来对光热进行抵抗。 自噬是指细胞降解受损的细胞器、 老化的蛋
白质和其他成分, 并循环利用自我更新营养的过程。 通过自噬行为, 癌细胞可以抵抗细胞应
激和多种治疗手段以及逃避免疫监视。 由光热治疗引起的细胞损伤可以被自噬过程修复和
逆转, 导致细胞不完全坏死。 因此为了克服细胞自噬引起的光热治疗效果减弱及 免疫监视
逃避, 开发一种能够抑制细胞自噬的光热治疗并联合免疫治疗纳米药物, 实现更具有特异
性和高效性的肿瘤治疗至关重要。
[0003]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是一类物化性质独特的纳 米级大分子, 它具有高度
分支的三维结构,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高度官能化的表面功 能团, 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
学领域。 研究表明, PAMAM树状大分子表 面可以修饰靶向肽RGD及两性离子羧酸甜菜碱, 并通
过二硫键连接化疗药物阿霉素以及内部包裹CuS纳米颗粒用于肿瘤光热/化疗联合治疗
(Xiong et al.,Small methods 2021,5,21002 04)。 同时, 树状 大分子的独 特性能也使 其能
够作为载体负载光热转换剂或基因药物用于光热治疗和基因治疗(Wei ,P .,et
al.Adv.Healthcare Mater.2016,5,3203 ‑3213)。 此外, CQ作为常用的细胞自噬抑制剂, 常
用于联合光热治疗用于增强的肿瘤治疗。 程等人为提高光热治疗敏感度, 设计了一种以聚
多巴胺为模板负载CQ用于抑制细胞自噬通路, 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高效杀伤(Chen et
al.,Biomaterial s,2017,141,116 ‑124)。 与此同时, 研究发现CQ也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可
以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促进肿瘤生长的M2型向抑制肿瘤生长的M1型极化转换, 从而提高
对肿瘤免疫杀伤效果(C hen et al.,Nat.Com mun.,2018,9,873)。
[0004]此外, 吲哚菁绿(ICG)是临床应用的近红外成像造影剂, 大量研究表明ICG也是一
种有效的小分子光热试剂。 刘等人文章报道设计开发了具有活性氧响应性的ICG键合和天
然复合γ ‑氨基丁酸负载聚合物胶束作为一种高肿瘤特异性的近红外激光激活纳米系统,
用于侵袭性乳腺癌的局部化疗/光热协同治疗(Yang et al.,J.Controlled Release
2021,339,114‑129)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15252780 A
3
专利 一种吲哚菁绿功能化的树状大分子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5:24: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