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25355.7
(22)申请日 2022.08.25
(71)申请人 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
公司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 春市长春经济技 术
开发区东 南湖大路473 6号
(72)发明人 王艳飞 黄玉强
(74)专利代理 机构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22201
专利代理师 崔斌
(51)Int.Cl.
G06F 30/15(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K 9/62(2022.01)
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汽车座椅面套舒 适性评价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
法。 包括: 一、 按照人体运动力学对汽车座椅面套
进行分类; 二、 定义汽车座椅每类面套的舒适性
客观评价数学表达式; 三、 按照定义的汽车座椅
面套分类分别进行评价; 四、 将每类面套的评价
分级描述与计算得到的数值建立起统计学上的
相关性, 得到面套每类客观评价舒适性范围; 五、
在座椅设计或样件阶段, 能 自动判断汽车座椅面
套每类舒适性等级; 供面套开发商和客户针对面
套每类舒适性优 先级别, 调整开发面套性能满足
舒适性需要。 本发明能指导行业内汽 车座椅面套
或面料在舒适性方面设计和使用, 有利于推动开
发出舒适性和抗疲劳同时兼顾的新材质复合面
料, 解决了现有汽车座椅面套未考虑舒适性的问
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5408772 A
2022.11.29
CN 115408772 A
1.一种汽车座椅面套舒 适性评价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在正常驾乘和非正常驾乘状态下, 按照人体运动力学对汽车座椅面套进行分
类;
步骤二、 定义汽车座椅 每类面套的舒 适性客观评价数 学表达式;
步骤三、 按照步骤一定义的汽车座椅面套分类分别进行评价;
步骤四、 将每类面套的评价分级描述与步骤二计算得到的数值建立起统计学上的相关
性, 得到面套每 类客观评价 舒适性范围;
步骤五、 在座椅设计或样件阶段, 能自动判断汽车座椅面套每类舒适性等级; 供面套开
发商和客户针对面套每 类舒适性优先级别, 调整开发面套性能满足舒 适性需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座
椅面套共分为四类, 分别为:
a)第一类是正常驾乘时人体臀部 接触区域a的面套;
b)第二类是正常驾乘时人体腰 部和腰部偏上接触区域c的面套;
c)第三类是正常驾乘时人体大腿中、 前端接触区域b的面套、 正常驾驶时人体上背部接
触区域d的面套和半握拳方式的按压感知区域h的面套;
d)第四类是正常驾乘时人体肩胛骨接触区域e面套和1根手指和3根手指按压方式感知
区域的面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臀
部接触区域a是指座靠咬合线位置向前20 0~300mm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腰
部和腰部偏上接触区域c是指座靠咬合线位置向上20 0~400mm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大
腿中、 前端和 腿窝接触区域b是指人体臀部接触区域a向前200~350mm的区域; 所述人体上
背部接触区域d是指人体腰部和腰部偏上区域c向上100~300mm的区域; 所述半握拳方式的
按压感知区域h是指握拳宽度为75~ 9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 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肩
胛骨接触区域e是指距离人体上背部接触区域d向上50~150mm的区域; 所述1根手指为拇
指, 1根手指按压方式感知区域f为拇指的宽度为20~25mm; 所述3根手指按压方式感知区域
g为食指、 中指和无名指的总宽度为 45~5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 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二
的具体方法如下:
四类汽车座椅面套共同使用一对参数(G, n)进行舒适性评价, G代表面套柔度, n代表面
套厚度, 每 类汽车座椅面套舒 适性评价的模型 具体如下:
第一类:
其中, m为汽车座椅面套测试样条横截面宽度;
L4为第一类汽车座椅面套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率的上限值;
L2为第一类汽车座椅面套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率的下限值;
F4为使用过程中, 施加在第一类汽车座椅面套上的力的上限值;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408772 A
2F2为使用过程中, 施加在第一类汽车座椅面套上的力的下限值;
第二类:
其中, m为汽车座椅面套测试样条横截面宽度;
L3为第二类汽车座椅面套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率的上限值;
L2为第二类汽车座椅面套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率的下限值;
F3为使用过程中, 施加在第二类汽车座椅面套上的力的上限值;
F2为使用过程中, 施加在第二类汽车座椅面套上的力的下限值;
第三类:
其中, m为汽车座椅面套测试样条横截面宽度;
L2为第三类汽车座椅面套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率的上限值;
L1为第三类汽车座椅面套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率的下限值;
F2为使用过程中, 施加在第三类汽车座椅面套上的力的上限值;
F1为使用过程中, 施加在第三类汽车座椅面套上的力的下限值;
第四类:
其中, m为汽车座椅面套测试样条横截面宽度;
L1为第四类汽车座椅面套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率的上限值;
L0为第四类汽车座椅面套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率的下限值;
F1为使用过程中, 施加在第四类汽车座椅面套上的力的上限值;
F0为使用过程中, 施加在第四类汽车座椅面套上的力的下限值;
(1)当面套厚度n<1mm时, 选择面套以柔度为主; 座椅面套设计原则: 承重区腰部和臀
部需要抗拉强度作为支撑, 面套柔度舒适性考虑; 非承重区选择柔度值较大面套进 行设计;
(2)当面套厚度n大于1mm时, 对标柔度G小于20%, 选择面套以厚度为主; 座椅面套设计原
则: 承重区腰部和臀部面套选择厚度较大面套进行设计, 非承重区选择厚度较小面套进行
设计; (3)当面套厚度大于1mm时, 对标柔度G大于20%, 选择面套以柔度为主; 座椅面套设计
原则: 承重区腰部和臀部面套选择柔度较小面套进行设计, 非承重区选择柔度较大面套进
行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 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类
汽车座椅面套的伸长率在[5%,15%]内取值; 所述第二类汽车座椅面套的伸长率在[5%,
10%]内取值; 所述第三类汽车座椅面套的伸长率在[2.5%,5%]内取值; 所述第四类汽车
座椅面套的伸长率在[0%,2.5%]内取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 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五
的舒适性优先级别需要客户指定或者 参考步骤二设计。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408772 A
3
专利 一种汽车座椅面套舒适性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39: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