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66618.4
(22)申请日 2021.12.2 9
(73)专利权人 南京金海设计 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后宰门
佛心桥3-1号
(72)发明人 张维力 刘志国 缪顾远
(51)Int.Cl.
F24F 7/06(2006.01)
F24F 7/003(2021.01)
F24F 6/00(2006.01)
F24F 5/00(2006.01)
F24F 13/02(2006.01)
F24F 13/30(2006.01)
F24F 13/28(2006.01)
F24F 11/89(2018.01)
F24D 15/00(2022.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建筑节能通 风系统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通风的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
及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其包括供风设备和用
于埋设在地下的加湿水箱, 所述供风设备的出风
端连接有供风管, 且所述供风管连接有用于埋设
在地下的换热管一, 所述供风设备的出风端与所
述加湿水箱连接有加湿管, 所述加湿管上设置有
控制阀一, 所述供风管上位于所述换热管一连接
端和所述加湿管连接端之间设置有控制阀二, 所
述加湿水箱与所述供风管连接有出风管, 且所述
出风管连接在所述控制阀二远离所述供风设备
的一侧; 所述换热管一连通建筑物内部, 且建筑
物连接有排风管。 本申请具有灵活调节建筑内空
气湿度, 利用地下温度差换热, 提高建筑物 通风、
供暖或制冷的节能效果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7178803 U
2022.08.12
CN 217178803 U
1.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供风设备(1)和用于埋设在地下的加湿水
箱(2), 所述供风设备(1)的出风端连接有供风管(3), 且所述供风管(3)连接有用于埋设在
地下的换热管一(4), 所述供风设备(1)的出风端与所述加湿水箱(2)连接有加湿管(21), 所
述加湿管(21)上设置有控制阀一(22), 所述供风管(3)上位于所述换热管一(4)连接端和所
述加湿管(21)连接端之间设置有控制阀二(31), 所述加湿水箱(2)与所述供风管(3)连接有
出风管(23), 且所述出风管(23)连接在所述控制阀二(31)远离所述供风设备(1)的一侧;
所述换热管一(4)连通建筑物内部, 且建筑物连接有排 风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一(4)与建筑物
连接有进风管(41), 且所述进风管(41)连接有若干用于连通建筑物各个楼层的进风支管
(411), 且所述进风支管(41 1)上设置有启闭 阀一(412);
所述排风管(5)包括若干用于连通建筑物各个楼层的排风支管(51), 且所述排风支管
(51)上设置有启闭 阀二(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支管(51)连接有循
环管(6), 且 所述循环管(6)连接在建筑物和所述启闭阀二(52)之间, 所述循环管(6)连接有
用于埋设在地下的换热管二(7), 所述换热管二(7)连通所述供风管(3), 且所述换热管二
(7)与所述供风管(3)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控制阀二(31)远离所述供风设备(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管(6)和所述换热
管二(7)之间连通有过 滤箱(8), 所述过 滤箱(8)内设置有活性炭板(8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管(6)和所述换热
管二(7)之间连通有用于存放水源的沉淀箱(9), 所述循环管(6)排出的气体导入所述沉淀
箱(9)内并充入水源内, 且所述 沉淀箱(9)与所述换 热管二(7)连接有导气管(9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风设备(1)包括供风
箱(11)和设置在所述供风箱(11)内的风机(12), 所述供风箱(11)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口
(111), 且所述进风口(1 11)上设置有过 滤网(1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风箱(11)顶面设置有
导水拱顶(113), 且 所述供风箱(11)的侧壁位于所述进风口(111)上方设置有挡雨板(114),
所述挡雨板(1 14)朝向背离所述供风箱(1 1)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一(4)和所述换
热管二(7)均设置为波纹管。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178803 U
2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通 风的技术领域, 尤其是 涉及一种建筑节能通 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建筑物为扩大采光和美观, 使用的玻璃幕墙面积较大, 同时由于安全的需要, 玻璃
幕墙可开启的面积有限, 导 致建筑物内自然通 风的效果较差 。
[0003]相关技术中, 建筑物内大多采用机械通风, 为了实现供暖或制冷, 还需要配置空调
系统。
[0004]然而, 无论是建筑物内供暖或制冷都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大量空调设备运转也会
产生较多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提高建筑通 风、 供暖及制冷的节能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节能通 风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节能通 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 术方案:
[0007]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包括供风设备和用于埋设在地下的加湿水箱, 所述供风
设备的出风端连接有供风管, 且所述供风管连接有用于埋设在地下 的换热管一, 所述供风
设备的出风端与所述加湿水箱连接有加湿管, 所述加湿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一, 所述供风管
上位于所述换热管一连接端和所述加湿管连接端之 间设置有控制阀二, 所述加湿水箱与所
述供风管 连接有出风管, 且所述出风管 连接在所述控制阀二远离所述供风设备的一侧;
[0008]所述换热管一连通建筑物内部, 且建筑物连接有排 风管。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启动供风设备并通过供风管向换热管一导入空气, 换热
管一内的空气与地下土壤温度换热, 地下土壤温度在冬季高于地面温度, 在夏季低于地面
温度, 有利于调节空气温度并导入建筑物内进行通风、 供暖或制冷, 建筑物内空气由排风管
排出, 从而完成建筑室内通风; 当室内空气较干燥时, 打开控制阀一并关闭控制阀二, 从而
将供风设备连通加湿水箱, 从而使充入气体过水加湿并导入建筑物内, 有利于灵活调节空
气湿度, 通过利用地下温度差并换 热, 提高建筑物通 风、 供暖或制冷的节能效果。
[00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 所述换热管一与建筑物连接有进风管, 且所述进风
管连接有若干用于连通建筑物各个楼层的进风支管, 且所述进风支管 上设置有启闭 阀一;
[0011]所述排风管包括若干用于连通建筑物各个楼层的排风支管, 且所述排风支管上设
置有启闭 阀二。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启闭阀一及启闭阀二供建筑物内部灵活控制进排气, 提
高空气流 通控制的便捷性。
[00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 所述排风支管连接有循环管, 且所述循环管连接在
建筑物和所述启闭阀二之间, 所述循环管连接有用于埋设在地下 的换热管二, 所述换热管
二连通所述供风管, 且所述换热管二与所述供风管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控制阀二远离所述供
风设备的一端。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178803 U
3
专利 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8:26:2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