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295357.5 (22)申请日 2021.09.2 2 (73)专利权人 珠海美光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9041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 机场北路15号 (72)发明人 都金龙 乔凯 张振兴 刘倩倩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 11602 代理人 王其文 张涛 (51)Int.Cl. A01C 23/04(2006.01) A01C 23/00(2006.01) B01F 25/00(2022.01) B01F 25/312(2022.01) B01F 25/50(2022.01)B01F 35/71(2022.01) B01F 35/75(2022.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水肥一体化设备 (57)摘要 提供了一种水肥一体化设备, 包括: 主管路, 进液端配置为连接供水设备, 出液端配置为连接 至少一个灌溉支管路; 进液总管路, 进液端连接 在主管路上; 出液总管路, 出液端连接在主管路 上并且比进液总管路的进液端更靠近主管路的 进液端; 并联设置的多个混肥管路, 连接在进液 总管路的出液端与出液总管路的进液端之间; 多 个吸肥管路, 与多个混肥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每 个吸肥管路的进液端配置为对应连接一个料桶; 多个吸入装置, 与多个混肥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吸入装置包括第一端口、 第二端口和第三端 口, 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在对应的混肥管路 上, 第三端口连接对应的吸肥管路的出液端。 本 公开实施例可以降低设备的清理难度, 实现设备 的紧凑化设计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15601930 U 2022.01.25 CN 215601930 U 1.一种水 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主管路, 主管路的进液端配置为连接供水设备, 主管路的出液端配置为连接至少一个 灌溉支管路; 进液总管路, 进液总管路的进液端连接在主管路上; 出液总管路, 出液总管路的出液端连接在主管路上, 并且出液总管路的出液端比进液 总管路的进液端更加靠 近主管路的进液端; 并联设置的多个混肥 管路, 连接在进液总管路的出 液端与出 液总管路的进液端之间; 多个吸肥管路, 与多个混肥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吸肥管路的进液端配置为对应连 接一个料桶; 多个吸入装置, 与多个混肥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吸入装置包括第 一端口、 第 二端口 和第三端口, 其中, 第一端口和 第二端口连接在对应的混肥管路上, 第三端口连接对应的吸 肥管路的出 液端, 每个吸入装置配置为将料桶中的肥 料经过吸肥管路吸入混肥 管路; 以及 液泵, 设置在出 液总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 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 征在于, 还 包括: 第一连接管路, 连接进液总管路的出 液端; 第二连接管路, 连接出 液总管路的进液端; 检测管路, 与多个混肥管路并联设置, 检测管路和多个混肥管路连接在第一连接管路 和第二连接管路 之间; 以及 设于检测管路上的酸碱度监测计和电导 率监测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设于进液总管路上的 以下至少一个: 球阀、 压力传感器、 第一压力表或排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设于每个吸肥管路上 的以下至少一个: 过 滤器、 第一 流量计、 电磁阀或隔膜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 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 征在于, 还 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设于第一连接管路的远离进液总管路的一端的第二压力表; 设于出液总管路上且位于出 液总管路的进液端与液泵之间的第三压力表; 或 设于主管路的出 液端的第二 流量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吸入装置为文丘里水射器, 第 一端口为文丘里水射器的入口段端口, 第二端口为文丘里水射器的扩散段端口, 第三端口 为文丘里 水射器的喉道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 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 征在于, 多个吸肥 管路包括 一个酸碱液吸入管路和至少一个肥 料母液吸入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 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 征在于, 供 水设备为变频式供 水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供水设备和/或多个吸 肥管路所分别对应的料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机架和控 制柜, 机架包括水平承载部分, 其中: 控制柜、 并联设置的多个混肥管路以及液泵位于水平 承载部分的上 方, 主管路位于水平承载部分的下 方。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5601930 U 2水肥一体 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微灌工程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水 肥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灌溉施肥采用大水漫灌及人工施肥的方式, 一方面, 造成肥料、 水源及人工的 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 由于土壤水肥分布不均匀, 容易导致植物的生长状态、 产量和品质参 差不齐, 再一方面, 还 会对农田周边的土壤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0003]随着微灌工程技术的发展, 水肥一体化设备应运而生, 其可以通过管道系统与安 装在末级 管道上的灌 水器, 将水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养 分以较小的流量, 均匀、 准确地直接输 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 从而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节约肥料, 促进植物养分吸收, 提 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大田种植的主要发展趋势 之一。 [0004]本公开的发明人了解到,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水肥一体化设备, 通常存在混肥桶清 理繁琐、 设备占地空间大而且笨重不便移动的技 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肥一体化设备, 以降低设备的清理难度, 实现设备的 紧凑化设计。 [0006]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水肥一体化设备, 包括: 主管路, 主管路的进液 端配置为连接供水设备, 主 管路的出液端配置为连接至少一个灌溉支管路; 进 液总管路, 进 液总管路的进 液端连接在 主管路上; 出液总管路, 出液总管路的出液端 连接在主 管路上, 并 且出液总管路的出液端比进液总管路的进 液端更加靠近主 管路的进液端; 并联设置的多个 混肥管路, 连接在进 液总管路的出液端与出液总管路的进液端之间; 多个吸肥管路, 与多个 混肥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吸肥管路的进 液端配置为对应连接一个料桶; 多个吸入装置, 与多个混肥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吸入装置包括第一端口、 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 其中, 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在对应的混肥管路上, 第三端口连接对应的吸肥管路的出液端, 每个吸入装置配置为将料桶中的肥料经过吸肥管路吸入混肥管路; 以及, 液泵, 设置在出液 总管路上。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 水肥一体化设备还包括: 第一连接管路, 连接进液总管路的出液 端; [0008]第二连接管路, 连接出液总管路的进液端; 检测管路, 与多个混肥管路并联设置, 检测管路和多个混肥管路连接在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之间; 以及, 设于检测管路 上的酸碱度监测计和电导 率监测计。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 水肥一体化设备还包括: 设于进液总管路上的以下至少一个: 球 阀、 压力传感器、 第一压力表或排气阀。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 水肥一体化设备还包括: 设于每个吸肥管路上的以下至少一个: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5601930 U 3

.PDF文档 专利 水肥一体化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水肥一体化设备 第 1 页 专利 水肥一体化设备 第 2 页 专利 水肥一体化设备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8:26: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