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40 B 66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 DB 45/T 472 代替 2018 — DB45/T 472 2007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mellia oleifera plantation 2018 - 06 - 01 发布 2018 - 07 - 01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5/T 472—2018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要求 .......................................................................... 1 5 栽培区域划分及品种选择 ............................................................ 2 6 造林地选择 ........................................................................ 2 7 造林 .............................................................................. 2 8 抚育管理 .......................................................................... 3 9 果实采收和处理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栽培区划及品种选择 ..............................................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病虫害防治方法 .................................................. 6 I DB45/T 472—2018 II DB45/T 47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 45/T 472-2007。 本标准与DB 45/T 472-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第5章“良种要求”、第6章“苗木培育技术”、第8章“低产林改造和更新”、第10 章“丰产林综合指标”、附录A“病虫害防治方法”、附录B“生产无公害油茶禁止使用的农药”及附录 C“无公害油茶生产中农药、重金属含留量限制”; ----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要求”、“果实采收与处理”(见第2、 3、4、9章); ----对原标准第 7 章的内容和章条顺序作了较大的修订和调整(见第 5、6、7、8 章); ----新增加了附录A “栽培区划及品种选择”、附录B“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莹莹、张乃燕、陈国臣、刘凯、王东雪、江泽鹏、曾雯珺、陈林强、叶航、 梁国校、梁斌、郝丙青。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桂Q/LY 11-1988; ----DB 45/T 472—2007。 III DB45/T 472—2018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要求、栽培区域划分及品种选择、造林地选择、造 林、抚育管理、果实采收和处理等内容和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的油茶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678 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 2034 油茶果采后处理技术规程 LY/T 2750-2016 油茶施肥技术规程 DB45/T 1143 油茶容器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栽培区划 regional division of cultivation 根据油茶不同品种的生态习性和适生环境条件及其生物学特性要求,对油茶栽培区域进行的划分。 3.2 良种 improved variety 在一定的区域内,其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表现优于当前主栽品种的繁殖材料,经林木种子行政 管理部门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向社会公布的品种。 4 产地要求 应选择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区;林地的土壤、灌溉水、空气等环境质量指标应符合 LY/T 1678的规定。 1 DB45/T 472—2018 5 栽培区域划分及品种选择 在每一个栽培区域选择3个以上品种配置造林,具体参见附录A。 6 造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600 m(桂中西部、桂北等地区可选≤800 m),相对高度≤200 m,坡度≤25 º,土壤厚 度≥60 cm,pH值4.5~6.5的赤红壤、红壤、黄红壤,质地为砂壤土至中壤土。 7 造林 7.1 造林规划 按照LY/T 1607的规定执行。 7.2 造林密度 宜采用株行距 2 m×3 m、2.5 m×3.0 m、3 m×3 m,栽植密度为 74~111 株/667 m ; 实行间种或者为便于机械作业,株行距宜采用 2 m×4 m、2 m×5 m、3 m×4 m,栽植密度为 56~ 83 株/667 m 。 2 7.2.1 7.2.2 2 7.3 整地 造林前 1 个月进行整地。 坡度<15 º的造林地,全垦或带状整地,垦带深挖 20 cm~30 cm,坡面较长的适当保留山顶、山 脚和山沟部位的植被。 7.3.3 坡度 15 º~25 º的造林地,沿等高线进行带状全垦;或沿等高线水平梯带整地,梯带外侧挖定 植穴。带面宽 1.5 m~2.5 m,带间距根据行距而定,带间保留原生低矮植被。 7.3.1 7.3.2 7.4 挖穴 挖(长×宽×深)50 cm×50 cm×50 cm以上的种植穴。挖穴时,表、心土分开放,在回穴时将表土 回填。 7.5 施基肥 具体要求按照LY/T 2750-2016中4.3.1的规定执行。 7.6 苗木选择 7.6.1 7.6.2 宜采用 2 a 生容器苗造林,苗木应来源于油茶定点苗圃培育的嫁接苗或扦插苗。 苗木质量按照 DB 45/T 1143 的规定执行。 7.7 栽植 7.7.1 栽植方法 容器苗栽植前应浇透水,栽植时将回填土挖开,穴的大小应适当大于容器;去除不易降解的容器, 去除容器时小心勿使苗根土块散开;然后将苗木放入穴中扶正、培土压实,嫁接口平于或略高于地面 0.5 cm~1.0 cm。 2 DB45/T 472—2018 7.7.2 栽植季节 ~ 月或雨季栽植。 1 3 7.7.3 补植 成活率<95 %时,选用相同品种的 2 a~3 a 生容器苗补植。 8 抚育管理 8.1 幼林 8.1.1 松土除草 当年 ~ 月除草松土1次;2 a~4 a生每年夏、秋带状、块状松土除草各1次,松土深度5 cm~ cm 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 造林 6 7 15 。造林 8.1.2 施肥 执行。 按照LY/T 2750-2016中4.3.2.1的规定 8.1.3 整形修剪 植 植株主干高 40 cm~60 cm 时断顶定干,在主干四周选留 3 个 ~4 个强壮分支培养为主枝,逐 年 养形成侧枝群;要求枝条比例合理、分布均匀,使树冠均衡发展,形成开心形(图 1)、圆头型(图 栽 后 培 1)。 开心形 圆头形 图1 树形图 8.1.4 间种 宜选择收获期短、矮杆的农作物、药材、绿肥作间种作物。间种作物距树冠外围≥50 cm,当油茶 生长发育受影响时,及时把间作物清除。 8.1.5 保湿、灌溉 在树盘周围盖上覆盖物,有条件的地方布设水肥一体化设施。 3 DB45/T 472—2018 8.2 成林 8.2.1 垦复 每年7~8月浅锄铲草1次,深度10 cm~15 cm;每隔2 a~3 a于秋冬季垦复1次,深度20 cm~30 cm。 坡度小于15 °采用全垦,15 °~25 °采用带状轮垦。 8.2.2 追肥 执行。 按照LY/T 2750—2016中4.3.2.2的规定 8.2.3 修剪 剪时因树 宜 剪密 疏 去弱 弱树重剪,强树轻剪。每年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修剪,剪 枯枝 枝 寄 枝 交叉枝 细弱 膛枝、脚枝、徒长枝。 修 制 , 留 , 留强, 除 、病虫 、 生 、 、 内 8.3 病虫害防治 预测预报,幼林采取以营林技术为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 成 取营林技术为主、生物技术为辅的防治措施。具体参见GB/T 8321(所有部分) 加强病虫害的 综合防治 施, 林采 和附录B。 措 9 果实采收和处理 9.1 采收时间 完全成熟后采收。果实成熟标志为:果皮光滑,色泽变亮;种壳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 子饱满 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 岑溪软枝油茶宜选择 11 月中旬~12 月中旬采收;其它油茶物种宜选择 10 月下旬~11 月中旬采 9.1.1 果实 种 ,种 9.1.2 收。 9.2 采收方法 以人工采摘为主,不宜敲打和折枝取果,注意保护油茶枝条和花蕾不受折断与损伤。 9.3 果实处理 执行。 按照LY/T 2034的规定 4 DB45/T 472—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栽培区划及品种选择 栽培区划及主栽品种选择见表A.1。 表A.1 栽培区划及品种选择 品种 岑软 3 号 岑软 24 号

pdf文档 DB45-T 472-2018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472-2018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472-2018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472-2018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7:00:4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