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01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688—2019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2019 - 09 - 20 发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0 - 20 实施 发 布 DB37/T 3688—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接种体制备 ......................................................................... 2 4.1 病原菌分离 ..................................................................... 2 4.2 病原菌繁殖 ..................................................................... 2 5 抗病性鉴定圃 ....................................................................... 2 5.1 鉴定圃设置 ..................................................................... 2 5.2 鉴定设计 ....................................................................... 2 5.3 种植要求 ....................................................................... 2 6 接种 ............................................................................... 2 6.1 接种时期 ....................................................................... 2 6.2 接种方法 ....................................................................... 2 6.3 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 2 7 病情调查 ........................................................................... 3 7.1 调查时间 ....................................................................... 3 7.2 调查方法 ....................................................................... 3 7.3 病情分级标准 ................................................................... 3 8 抗性评价 ........................................................................... 3 8.1 鉴定有效性判定 ................................................................. 3 8.2 抗性评价标准 ................................................................... 3 8.3 非一致性抗性判定 ............................................................... 3 9 鉴定记载表 ......................................................................... 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 ............................................ 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对照材料和记载表 .......................... 5 I DB37/T 3688—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曦、王璐、张勇、刘振林、王伟、闫姣、罗守玉、殷复伟、张建华、孟红。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37/T 3688—2019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接种体的制备、田间抗性鉴定和抗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玉米茎腐病田间抗性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156 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规程 DB37/T 2810 玉米茎腐病鉴定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NY/T 3156和DB37/T 2810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玉米茎腐病 Corn stalk rot 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根系、茎基部和茎秆一类土传病害总称。病原菌 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 3.2 接种体 innoculums 通过人工制备能够侵染寄主并引起相应病害的病原体。 3.3 土壤接种 soil inoculation 将病原菌放置在植株根系附近土壤中的接种方法。 3.4 病情级别 disease rating scale 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量化描述。 3.5 抗性评价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定性描述。 1 DB37/T 3688—2019 4 接种体制备 4.1 病原菌分离 以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植株茎秆基部节位的发病茎髓组织中分离茎腐病致病菌,病原菌经形态学 鉴定确认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参见附录A)后,进行纯化培养。 4.2 病原菌繁殖 在接种前需要进行病原菌的繁殖,常用方法为:将玉米粒浸泡12 h,煮沸1 h,121 ℃高温高压灭 菌2h,制作成玉米粒培养基,将分离纯化得到的病原菌接种于玉米粒上扩大繁殖。瓜果腐霉培养温度为 25 ℃,禾谷镰刀菌28 ℃,培养7 d~10 d后,菌丝布满玉米粒,即可接种。 5 抗病性鉴定圃 5.1 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应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 5.2 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在进行选育品种抗病性鉴定时,每30行鉴定材料设1组已知高抗、高感对照材 料(参见附录B);在进行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时,每50行鉴定材料设1组已知高抗、高感对照材料。 5.3 种植要求 鉴定小区行长5 m,行距0.6 m,条播或穴播,每行留苗20~25株,低于20株时该品种/材料的鉴定 视为无效。种质鉴定时,每份材料种植1行;选育品种鉴定时,每份材料种植2行。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 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6 接种 6.1 接种时期 接种时期为玉米开始吐丝后2~3周。 6.2 接种方法 采用土壤接种法,在鉴定植株茎基部旁侧挖开表土(深约5 cm~10 cm),露出部分根系,将长满 瓜果腐霉和禾谷镰刀菌的玉米粒按照1:1混合后,投入土中,与裸露出的根系接触,每株接约50粒带菌 玉米粒;接种后及时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使病原菌能够正常侵染玉米根系组织并从内部向茎髓组织 扩展。 6.3 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腐霉和镰刀菌均喜湿,接种前应保持土壤中含充足水分,保证病原菌菌丝生长与游动孢子的释放, 进而侵染玉米。接种后如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田间灌溉,确保鉴定圃土壤湿度不低于25 %。 2 DB37/T 3688—2019 7 病情调查 7.1 调查时间 玉米乳熟后期进行调查,同批次接种材料的调查应在同一天内完成。 7.2 调查方法 以手指按捏植株基部第一茎节至第三茎节,茎秆发空、软或者茎皮明显变褐者即为发病株。统计每 份鉴定材料的发病株率,为发病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率。 7.3 病情分级标准 依据发病株率将病情分级,见表1。 表1 病情分级表 发病株率,% 0~5.0 5.1~10.0 10.1~30.0 30.1~40.0 40.1~100 等 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8 抗性评价 8.1 鉴定有效性判定 若感病对照品种发病率超过40%时,该批次鉴定有效。 8.2 抗性评价标准 按表2执行。 表2 抗性评价表 病情级别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抗性 高抗(HR ) 抗病(R) 中抗(MR) 感病(S) 高感(HS) 8.3 非一致性抗性判定 8.3.1 同一鉴定材料在 2 年的鉴定结果中,如果 2 年的抗性级别是一致的,则此抗性级别作为最终鉴 定结论。 8.3.2 同一鉴定材料在 2 年的鉴定结果中,
DB37-T 3688-2019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6:14:0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