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372661.5
(22)申请日 2021.09.28
(73)专利权人 董延猛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 都市高新区天府大
道北段86 6号
(72)发明人 董延猛
(74)专利代理 机构 西安赛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61275
代理人 李成帅
(51)Int.Cl.
B02C 4/08(2006.01)
B02C 4/28(2006.01)
B02C 23/10(2006.01)
B02C 23/02(2006.01)
B30B 9/28(2006.01)B30B 15/30(2006.01)
B30B 15/32(2006.01)
B09B 3/35(2022.01)
B09B 3/32(2022.01)
B09B 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回收的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通
过挤压板伸入挤压箱内部并将建筑材料挤压成
块, 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空间占用, 减少建筑材
料粉尘扩散, 提高装置实用性; 包括壳体、 第一漏
斗、 挤压箱、 支架、 滑块、 第一封闭门、 第一液压
缸、 第二液压缸、 挤压板、 输送管、 粉碎装置、 风输
送机和输送带装置, 壳体内连通 设置有进料口与
排料口, 第一漏斗外沿与壳体内侧壁连接, 挤压
箱顶端与第一漏斗底端 连通, 支架与挤压箱外侧
壁连接, 并且支架底端与壳体内侧壁连接, 挤压
箱底端连通 设置有开口, 多组滑 块均安装在挤压
箱下部外侧壁上, 第一封闭门外沿上设置有滑
槽, 多组滑块下部嵌入第一封闭门的滑槽内部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5743767 U
2022.02.08
CN 215743767 U
1.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 1)、 第一漏斗(2)、 挤压箱
(3)、 支架(4)、 滑块(5)、 第一封闭门(6)、 第一液压缸(7)、 第二液压缸(8)、 挤压板(9)、 输送
管(10)、 粉碎装置、 风输送机(11)和输送带装置(12), 壳体(1)内连通设置有进料口与排料
口, 第一漏斗(2)外沿与壳体(1)内侧壁连接, 挤压箱(3)顶端与第一漏斗(2)底端 连通, 支架
(4)与挤压箱(3)外侧壁连接, 并且支架(4)底端与壳体(1)内侧壁连接, 挤压箱(3)底端连通
设置有开口, 多组滑块(5)均安装在挤压箱(3)下部外侧壁上, 第一封闭门(6)外沿上设置有
滑槽, 多组滑 块(5)下部嵌入第一封闭门(6)的滑槽内部, 并且第一封闭门(6)滑动设置在挤
压箱(3)底端开口处, 第一液压缸(7)固定端安装在壳体(1)外侧壁上, 第一液压缸(7)移动
端与第一封闭门(6)外侧壁连接, 第二液压缸(8)固定端安装在壳体(1)顶端, 第二液压缸
(8)移动端与挤压板(9)顶端连接, 并且挤压板(9)的直径与挤压箱(3)的开口大小向匹配,
输送管(10)输入端与粉碎装置连通, 输送管(10)输出端与壳体(1)进料口连通, 风输送机
(11)安装在壳体(1)外侧壁上并连通设置在输送管(10)上, 输送带装置(12)安装在壳体(1)
内部底端并与壳体(1)排料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粉碎装置包括粉碎
箱(13)、 进料斗(14)、 第 二漏斗(15)、 分离箱(16)、 排料门(17)、 筛网(18)和破碎机构, 破碎
机构安装在粉碎箱(13)内侧壁上, 粉碎箱(13)顶端连通设置有进料口, 粉碎箱(13)侧壁下
方连通设置有排料口, 进料斗(14)底端与粉碎箱(13)顶端连接并与粉碎箱(13)进料口连
通, 第二漏斗(15)的外沿与粉碎箱(13)内侧壁连接, 分离箱(16)顶端与第二漏斗(15)底端
连通, 分离箱(16)底端与粉碎箱(13)内侧壁连接, 并且输送管(10)输入端与 分离箱(16)下
部连通, 分离箱(16)外侧壁上部连通设置有排料口, 排料门(17)连通设置在分离箱(16)的
排料口处, 筛网(18)的外沿与排料门(17)内侧壁连接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破碎机构包括多组
辊轴(19)、 多组破碎齿(20)和导流板(21), 多组辊轴(19)通过驱动装置可旋转均安装在粉
碎箱(13)内侧壁上, 并且多组辊轴(19)均 设置在粉碎箱(13)进料口下方, 多组破碎齿(20)
分别设置在 多组辊轴(19)的外侧壁上, 导流板(21)安装在粉碎箱(13)的内侧壁上并设置在
多组辊轴(19)的上 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 三液压缸
(22)和推板(23), 第三液压缸(22)固定端安装在分离箱(16)的外侧壁上, 第三液压缸(22)
的移动端与推板(23)右端连接, 并且推板(23)设置在分离箱(16)内部上 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输送箱
(24), 输送箱(24)输入端与 分离箱(16)排料口连通, 输送箱(24)输出端与粉碎箱(13)排料
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 二封闭门
(25), 第二封闭门(25)可旋转盖装在进料斗(14)顶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隔音棉
(26), 隔音棉(26)套装在粉碎 箱(13)的外侧壁上。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5743767 U
2一种建筑材料回收 再利用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回收的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 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 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 装饰材
料和某些专用材料, 目前在现有技术CN201921922206.4中, 装置对建筑材料粉碎完成后, 装
置不便于将粉碎后的建筑材料压块处理, 增加了建筑材料回收的空间占用面积, 同时容易
导致粉碎后的建筑材 料粉尘扩散, 增 加了环境污染, 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挤压板伸入挤压箱内部并将建筑
材料挤压成块, 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空间占用, 减少建筑材料粉尘扩散, 提高装置实用性的
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包括壳体、 第一漏斗、 挤压箱、 支架、
滑块、 第一封闭门、 第一液压缸、 第二液压缸、 挤压板、 输送管、 粉碎装置、 风输送机和输送带
装置, 壳体内连通设置有进 料口与排料口, 第一漏斗外沿与壳体内侧壁连接, 挤压箱顶端与
第一漏斗底端连通, 支架与挤压箱外侧壁连接, 并且支架底端与壳体内侧壁连接, 挤压箱底
端连通设置有开口, 多组滑块均安装在挤压箱下部外侧 壁上, 第一封闭门外沿上设置有滑
槽, 多组滑块下部嵌入第一封闭门的滑槽内部, 并且第一封闭门滑动设置在挤压箱底端开
口处, 第一液压缸固定端安装在壳体外侧 壁上, 第一液压缸移动端与第一封闭门外侧 壁连
接, 第二液压缸固定端安装在壳体顶端, 第二液压缸移动端与挤压板顶端连接, 并且挤压板
的直径与挤压箱的开口大小向匹配, 输送管输入端与粉碎装置连通, 输送管输出端与壳体
进料口连通, 风输送机安装在壳体外侧 壁上并连通设置在输送管上, 输送带装置安装在壳
体内部底端并与壳体排料 口连通; 将 需要回收的建筑材料通过粉碎装置进行粉碎, 通过打
开风输送机使输送管将粉碎后的建筑材料输送至壳体内部, 进入壳体内部的建筑材料通过
第一漏斗的导流进入挤压箱内部, 通过打开第二液压缸推动挤压板 向下移动, 使挤压板伸
入挤压箱内部并将建筑材料挤压成块, 挤压完成后, 通过打开第一液压缸拉动第一封闭门
向右滑动, 使第一封闭门将挤压箱底端开口开启口将成块的建筑材料向下排放, 排放的建
筑材料落至输送带装置顶端, 通过输送带装置将建筑材料向外输送, 从而减少建筑材料 的
空间占用, 减少建筑材 料粉尘扩散, 提高装置实用性。
[0005]优选的, 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 进料斗、 第二漏斗、 分离箱、 排料门、 筛网和破碎机
构, 破碎机构安装在 粉碎箱内侧壁上, 粉碎箱顶端连通设置有进 料口, 粉碎箱侧壁下方连通
设置有排料 口, 进料斗底端与粉碎箱顶端连接并与粉碎箱进料口连通, 第二漏斗的外沿与
粉碎箱内侧壁连接, 分离箱顶端与第二漏斗底端连通, 分离箱底端与粉碎箱内侧壁连接, 并
且输送管输入端与分离箱下部连通, 分离箱外侧 壁上部连通设置有排料 口, 排料门连通设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5743767 U
3
专利 一种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0:27: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