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13.020.01 A 02 DB11 备案号:60732-2018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 General principles for low-carbon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small town 2018 – 09 – 29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11/ T 1555—2018 目 前 次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管理目标............................................................................ 2 6 运行管理............................................................................ 2 7 评价与改进.......................................................................... 5 I DB11/T 155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颖、张蕊、荣玥芳、俞天琦、秦颖、李惠民、周瑛倩、吴菁、张伟汉、张胜 楠、秦蜜。 II DB11/ 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目标、运行管理、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DB11/T 1423 低碳小城镇评价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城镇 small town 指具有行政建制的镇(乡)。 [DB11/T 1423—2017,定义3.1] 3.2 低碳运行管理 low-carbon operation management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通过产业优化、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等 措施,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的运行管理模式。 3.3 开放空间 open space 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主要包括街道空间、绿地空间、广场公园和滨水 空间等。 3.4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recycled product of construction waste 建筑垃圾经过一系列处理制成的再生建筑材料和再生建筑制品。 注:再生建筑材料和再生建筑制品包括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无机料、再生混凝土等。 3.5 1 DB11/T 1555—2018 交通方式 traffic mode 人或货物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移动方式。 3.6 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 排放单位在碳核算边界内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二氧化 碳当量的形式表示。 [GB/T32150—2015,定义3.7] 3.7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8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4 基本要求 4.1 小城镇管理主体明确,管理中遵循制度化和责任制。 4.2 小城镇具备低碳发展潜力、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工作基础。 4.3 小城镇具有培养公众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行为意识,保证低碳管理得到公众支持和维护的能力。 5 管理目标 以控制和削减碳排放为目标,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对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筑、交通、开放空间 等进行运行管理的调整和提升,推广小城镇低碳运行模式,完善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 6 运行管理 6.1 能源利用低碳运行管理 小城镇应因地制宜加强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和用能项目管理,提高清洁能源 的应用和减少能源浪费: a) 推进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市政和企事业单位制定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项目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居民区制定天然气和太阳能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 b) 市政、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应参与用能生产和管理,扩展节能和蓄能设备,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6.2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运行管理 6.2.1 供热系统 小城镇供热系统应逐步推进区域供热、提高天然气利用比重及倡导分时分区供热: a) 推行煤改电、煤改气和集中供热项目,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改造; 2 DB11/ T 1555—2018 b) 实施计量供热、按需供热和阶梯能耗计量收费; c) 安装温度传感器,自动调节室内供热温度,减少能耗浪费; d) 应加强余热利用。 6.2.2 给水系统 小城镇应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节能供水技术,形成供水规模效益: a) 优化多区域供水方式,采用节能供水技术; b) 推进中水管网的运行,普及节水器具和设施,宜采用中水为绿化浇灌和路面喷洒用水; c) 应优先采用再生水进行生产和灌溉。 6.2.3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应秉持资源化利用原则,污水和雨水实施资源利用,工业废水实施内部循环利用: a) 污水处理厂运行应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b) 应实现雨水用于绿地浇灌、冲洗路面、补充景观用水等用途,提高城镇抗内涝能力和雨水综合 资源利用能力; c) 工业废水应实现内部循环利用,具有危险性的浓缩液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规范处置。 6.2.4 固体废物 小城镇应对固体废物实行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完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防止污染环境: a) 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 b) 完善餐厨垃圾专业化收集管理,餐厨垃圾应运往有资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 c) 规范建筑垃圾清运作业,应提高建筑垃圾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比例; d) 开展电子废弃物收集管理,电子废弃物应运往有资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厂,应控制小城镇 电子废弃物非法拆解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非法排放。 6.3 交通低碳运行管理 6.3.1 交通方式结构 应根据小城镇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不断优化交通方式结构: a) 鼓励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交通等出行方式; b) 应加强停车管理,调节小城镇中心街道停车需求并规范停车秩序; c) 应提高公交车线网密度,具备旅游条件的小城镇,应增加为方便游客出行的公共交通; d)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交通应安全、连续、无障碍; e) 具备旅游条件的小城镇可根据条件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或自行车绿道。 6.3.2 车辆碳排放 加强小城镇用车环保检验和管理: a) 推广新能源车辆,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市政公务用车、公共交通等车辆中新能 源汽车比例。 b) 应加强农用车与摩托车使用管理; c) 应严格控制非法营运及报废车辆在小城镇的使用。 6.3.3 道路交通运行 3 DB11/T 1555—2018 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道路交通质量和效率: a) 宜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b) 应加强道路执法,保证道路交通秩序; c) 应加强道路养护与维护管理,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 6.3.4 道路附属设施 道路范围内照明、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示等设施应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设施运行宜使用可再生能源。 6.4 建筑低碳运行管理 6.4.1 建筑场地 优化建筑场地内交通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a) 加强场地与公共设施、公共交通的联系; b)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提高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c) 选用适宜小城镇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6.4.2 建筑能源 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低碳能源。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系 统的使用效率。调整能源供给结构,对建筑能耗进行分项计量: a) 宜对不符合标准的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 b) 对建筑物能耗进行分项计量、分级收费; c) 合理利用太阳能、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6.4.3 建筑用水 优化建筑用水的供水方式,节约水资源利用,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 a) 采用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损漏; b) 宜采用高效节水器具; c) 绿化灌溉应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d) 宜采用透水路面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e) 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且定时检测再生水水质,保证水源的安全性。 6.4.4 建筑材料 减少建筑材料浪费,提高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降低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实施低碳化管理: a) 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对拆除后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 b) 新建建筑装修与建设工程宜实行一体化设计、施工; c) 加强使用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 6.4.5 室内环境 优化室内通风、采光、隔声、热湿等环境品质,使其更加健康宜人: a) 应加强对自然通风的利用,合理运行室内通风系统; b) 应改善室内空间的天然采光效果,人工采光宜采用节能光源,降低采光能耗; c) 应减少噪声干扰,对于有特殊需要的房间宜进行专门的隔声设计; d) 设置独立的空调末端调节系统提供舒适的室内热湿环境,减小空调能耗。 4 DB11/ T 1555—2018 6.5 开放空间低碳运行管理 6.5.1 街道空间 完善街道空间的低碳运营管理: a) 街道空间尺度应保证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人行交通安全; b) 维护具有通达、整体和绿

pdf文档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1:17:4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