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53697.5
(22)申请日 2021.12.2 9
(73)专利权人 王爱忠
地址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四村16号
301室
(72)发明人 王爱忠 余宾 孙宝 吴明
周艳聪
(74)专利代理 机构 郑州科硕 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1157
专利代理师 汪镇
(51)Int.Cl.
A61M 16/04(2006.01)
A61M 1/00(2006.01)
A61B 1/267(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损伤 通气导管, 包
括与人体上呼吸道咽喉表面相贴合的罩体和与
罩体一端相连接的主体管, 罩体为腹侧面开设有
开口的空腔结构且其可依据咽喉解剖学结构特
点自动塑形, 主体管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气
通道和引流通道, 通气通道与罩体连通设置, 罩
体的前端开 设有引流口, 引流通道 贯穿罩体且与
引流口相连通, 引流通道与罩体的空腔结构相互
独立; 罩体的空腔结构内安装有用于支承罩体的
支撑件。 该喉罩独立的引流通道的设计减少了食
道返流引起的误吸, 临床应用上更安全; 该喉罩
具备气道探查功能, 满足临床上气道的探查与诊
疗要求; 同时, 可在非预料性困难气道情况下作
为引导气管插管的工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7页
CN 217041007 U
2022.07.26
CN 217041007 U
1.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包括与 人体上呼吸道咽喉表面相贴合的罩体和与罩体一端相
连接的主体管, 其特征在于: 罩体为腹侧 面开设有开口的空腔结构且其可依据咽喉解剖学
结构特点自动塑形, 主体管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气通道和引流通道, 通气通道与罩体
连通设置, 罩体的前端开设有引流口, 引流通道 贯穿罩体且与引流口相连通, 引流通道与罩
体的空腔结构相互独立; 罩体的空腔结构内安装有用于支承罩体的支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其特征在于: 罩体的空腔结构内固定连
接有连接件, 连接件内开设有与通气通道相连通的通气孔, 通气孔位于罩体顶端开口的下
方, 连接件上还开设有导流孔, 导流孔连通通气孔和罩体的空腔结构, 支撑件的轮廓形状与
罩体的内部空腔相适配且罩体开口的边缘处固定连接在支撑件的外侧壁上, 支撑件上开设
有与通气孔相适配的通孔, 通孔的边缘处与连接件的顶部相平齐且通孔的边缘处与连接件
固定连接; 支撑件底部抵触连接件设置, 支撑件底部开设有与罩体的空腔结构相连通的通
道且通道与导 流孔也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通道包括让位槽,
让位槽沿着支撑件长度方向设置, 让位槽的前端开设有让位 孔, 所述的让位 孔为V型设置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通道还包括位于让
位孔两侧且沿着支撑件的边 缘周向设置的空气导 流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其特征在于: 连接件靠近主体管一端的
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设置的会厌台, 会厌台凸出支撑件顶面设置 。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通气通道和
引流通道相互独立且通气通道的纵截面为椭圆形, 主体管远离罩体的一端安装有衔接管,
衔接管包括与通气通道相连通的通气管, 衔接管还包括与引流通道相连通的引流管, 引流
管固定连接在通气管的外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其特征在于: 主体管、 罩体、 连接
件均一体成型且其材质选自具有相同邵氏硬度的材料, 所述材料的邵氏硬度为B, B≤75D;
支撑件为 一体成型的预制件, 且其材质选自邵氏硬度为A的材 料, A≤45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其特征在于: 罩体沿长度方向的中轴 线
与主体管沿长度方向中轴线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 α 的范围为: 10 0°≤α ≤15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其特征在于: 通气通道靠近通气管一端
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 通气管 的端部与第一台阶相适配且通气管插设在通气通道内;
引流通道靠近引流管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台阶, 引流管的端部与第二台阶相适配且引
流管插设在引流 通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其特征在于: 衔接管、 主体管分别一体
成型, 且主体管 材质的邵氏硬度小于衔接管 材质的邵氏硬度。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041007 U
2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医疗耗材技 术领域, 特别是 涉及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背景技术
[0002]喉罩作为一种用于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手段, 尤其是因为喉罩在全麻手术中可有
效建立安全的人工气道而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 已经有多种 经改进的喉罩应
用于临床中, 但现有技术的喉罩仍然存在有较多的缺点。 首先, 单管型喉罩不存在 食道引流
的结构设计, 这就使得单管型喉罩在通气过程中存在胃胀气和发生胃返流并误吸的风险;
其次, 单管型喉罩为充气式气囊型结构, 为 实现气囊的充气而设计有游离式的充气装置, 使
用时医生需要专业的助手来协助其进行充气操作, 临床应用非常不方便, 不利于快速人工
气道的建立。 另外, 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还有一种双管喉罩, 双管喉罩虽然增加了食道引流
管, 但是其依然为充气式气囊型结构, 这就使得其依然存在气囊充气管理的过程, 尤其在紧
急气道建立过程中对气囊充气 耽误时间, 不利于快速 建立人工气道。 除此之外, 在充气的过
程中, 对气囊气 压的控制难以掌握, 单纯依靠医生的经验进 行判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若医
生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气囊内压力过高的问题, 从而增加了通气过程中患者喉咽部黏膜发生
水肿的风险, 并且也 容易增加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的概 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包括与人体上呼吸道 咽喉表面相贴合的罩体和与罩体一端相连接的主体管, 罩体为腹侧面
开设有开口的空腔结构且其可依据咽喉解剖学结构特点自动塑形, 主体管内沿其长度方向
开设有通气通道和引流通道, 通气通道与罩体连通设置, 罩体的前端开设有引流口, 引流通
道贯穿罩体且与引流口相连通, 引流通道与罩体的空腔结构相互独立; 罩体的空腔结构内
安装有用于支承罩体的支撑件。
[0005]优选地, 罩体 的空腔结构内固定连接有连接件, 连接件内开设有与通气通道相连
通的通气孔, 通气孔位于罩体顶端开口的下方, 连接件上还开设有导流孔, 导流孔连通通气
孔和罩体的空腔结构, 支撑件的轮廓形状与罩体的内部空腔相适配且罩体开口的边缘处固
定连接在支撑件的外侧 壁上, 支撑件上开设有与通气孔相适配的通孔, 通孔的边缘处与连
接件的顶部相平齐且通孔的边缘处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支撑件底部抵触连接件设置, 支撑
件底部开设有与罩体的空腔结构相连通的通道且通道与导 流孔也相连通。
[0006]优选地, 所述的通道包括让位槽, 让位槽沿着支撑件长度方向设置, 让位槽的前端
开设有让位 孔, 所述的让位 孔为V型设置 。
[0007]优选地, 所述的通道还包括位于让位孔两侧且 沿着支撑件的边缘周向设置的空气
导流槽。
[0008]优选地, 连接件靠近主体管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设置 的会厌台, 会厌台凸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041007 U
3
专利 一种低损伤通气导管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1:27: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