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427282.8 (22)申请日 2021.12.31 (73)专利权人 南京工程学院 地址 211167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 学园 弘景大道1号 (72)发明人 姚佳妮 慕志波 乐虎 王卓然  李洋 朱海宇 郭丽芸 王庆  孙旭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代理人 蒋厦 (51)Int.Cl. C02F 9/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藻类一体化处 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包括外箱和内部处理箱, 外箱下部一侧设有进水 管、 另一侧设有出水管, 在外箱上部设有开关控 制器, 内部处理箱包括高压区、 絮凝沉淀区和净 化过滤区; 高压区内配有高压泵、 压力罐、 絮凝剂 瓶以及加药泵, 进水管连接高压泵, 高压泵连接 压力罐; 絮凝沉淀区包括配水槽和沉淀槽; 絮凝 沉淀区上部连通净化过滤区, 净化过滤区包括上 部的粗过滤区和下部的细过滤区, 粗过滤区和细 过滤区分别有填料填充。 本实用新型的藻类一体 化处理装置操作简单、 耐冲击负荷、 机动性强、 处 理效率高, 能够实现藻类的快速去除, 且无二次 污染。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6426962 U 2022.05.03 CN 216426962 U 1.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箱和内部处理箱, 所述的外箱下部一 侧设有进 水管、 另一侧设有出水管, 在外箱上部设有开关控制器, 所述的内部处理箱包括高 压区、 絮凝沉淀区和净化过滤区; 所述的高压区内配有高压泵、 压力罐、 絮凝剂瓶以及加药 泵, 所述的进 水管连接高压泵, 所述的高压泵连接压力罐; 所述的絮凝沉淀区包括配水槽和 沉淀槽, 所述的配水槽上端设有一加药口, 加药口通过加药泵与絮凝剂瓶连接, 所述的压力 罐连接至配水槽, 所述的配水槽下部通过槽孔板连通至沉淀槽, 所述的沉淀槽内设有排泥 管、 下阻流板、 斜流板和上阻流板, 所述的排泥管设于沉淀槽的底部, 所述的上阻流板和下 阻流板分别设于斜流板的上、 下两侧; 所述的絮凝沉淀区上部连通净化过滤区, 所述的净化 过滤区包括上部的粗过 滤区和下部的细过 滤区, 粗过 滤区和细过 滤区分别有填料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开关控制器包括电 源接口、 电路板、 压力表和絮凝剂量显示器, 所述开关控制器用于控制高压泵和加药泵的工 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压力罐为体积为 10‑20升的罐体, 压力罐包括罐体、 上部的压力罐进水口、 底部的压力罐排水口、 罐体上设置 的压力传感器、 顶部排气帽和 侧下方的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斜流板呈与水平面 倾斜60°设置, 所述的上阻流板和下阻流板上分别具有 若干个通 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过滤区的填充滤料 为直径15mm以上的滤 料, 所述细过 滤区的填充滤 料为直径15mm以下的滤 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滤料采用鹅卵石、 火山石或沸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沉淀槽 内还设有污 泥斗, 所述污泥斗位于沉淀 槽底部, 沉淀 槽底部污泥斗与排泥管相间设置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细过滤区连通出水 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箱底部设有可移 动滑轮。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426962 U 2一种藻类一体 化处理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富营养化水体处 理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藻类一体化处 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 湖泊、 水库和江河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非常迅速, 蓝藻水 华已成为全球富营养化水体的表征, 由此导致水质恶化,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 同时产生毒素, 对人类和水生动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0003]目前除藻技术包括物理、 化学和生物法, 其中物理法主要有人工打捞、 机械去除、 黏土絮凝、 过滤、 气浮、 遮光等方法, 这种方法效果最为显著, 且无二次污染, 但费用高昂, 治 标不治本, 没有从根本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化学法主要 是向富营养化水体投加除藻剂, 如 硫 酸铜、 二氧化氯、 高锰酸盐等, 这种 方法比较成熟, 速度快, 效果明显, 但藻死亡后释放大量 氮磷和有毒物质, 污染水体, 产生二次污染。 生物法是通过生态学原理控藻, 通过生物链来 恢复水体生态系统, 比如引入鱼类控藻, 这种方法 效果好, 存在成本高昂, 见效慢, 应用受限 制等缺点。 [0004]利用高压破 藻是一种有效的除藻技术, 专利CN201510839439.8公开了一种采用高 压脉冲电场进行水产养殖水体除藻的方法, 通过高压脉冲电场将藻细胞破碎, 配备混凝剂 额抽泥机实现藻类尸体絮凝沉淀并抽离。 专利CN201210109541.9公开了深水循环强化混凝 沉淀除藻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通过深水循环井压迫藻细胞内气囊破裂, 藻水进入 水处理池, 经混凝沉淀后排放。 专利CN201220308349.8公开了水锤压力除藻生态浮岛, 该装置利用喷 泉的曝气功能, 增加水体的含氧量, 促进 水体的自净功能, 同时利用水锤效应产生的巨大压 力, 压破藻类的伪空泡, 使藻类失去浮力而 下沉, 抑制藻类生长, 达到清除藻类水华的目。 这 些装置通过高压将藻细胞破碎后絮凝沉淀, 存在对藻水的处理不彻底、 易于引起二次污染、 可移动性差、 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 因此, 开发一种能高效、 快速除藻且成本低廉的一体化 装置具有重要的市场前 景和生态意 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富营养化水体治理, 提供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该 装置可操作性强、 耐冲击负荷、 机动性强、 处 理效率高。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 术方案是: [0007]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包括外箱和内部处理箱, 所述的外箱下部一侧 设有进 水管、 另一侧设有出水管, 在外箱上部设有开关控制器, 所述的内部处理箱包括高压区、 絮 凝沉淀区和净化过滤区; 所述的高压区内配有高压泵、 压力罐、 絮凝剂瓶以及加药泵, 所述 的进水管连接高压泵, 所述的高压泵连接压力罐; 所述的絮凝沉淀区包括配水槽和沉淀槽, 所述的配水槽上端设有一加药 口, 加药口通过加药泵与絮凝剂瓶连接, 所述的压力罐连接 至配水槽, 所述的配水槽下部通过槽孔板连通至沉淀槽, 所述的沉淀槽内设有排泥 管、 下阻 流板、 斜流板和上阻流板, 所述的排泥 管设于沉淀槽的底部, 所述的上阻流板和下阻流板分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6426962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藻类一体化处理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39:1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