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01.120 A 00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456—2018 巴山新居总体规划指南 2018 - 04 - 18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5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2456—2018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体要求 .......................................................................... 1 4 基本原则 .......................................................................... 1 5 规划要求 .......................................................................... 1 6 规划编制要素 ...................................................................... 2 7 规划内容 .......................................................................... 2 8 规划成果 .......................................................................... 3 I DB51/T 245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巴中市人民政府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奕、芦燕、马俊峰、雷耀兵、岳立、彭维、易晓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51/T 2456—2018 巴山新居总体规划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巴山新居总体规划的要求、原则、要素、内容及成果。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秦巴山区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涵盖巴中、广安、广元、达州全域和南充、绵 阳适宜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CJJ 132 城乡用地评定标准 3 总体要求 以脱贫攻坚为重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 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着力开展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 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全域规划、全程建设、全力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巴山新居建设。 4 基本原则 坚持“城乡一体、产村相融,规划引领、集约高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生态环保、顺应自然, 群众主体、改革创新,脱贫优先、精准扶贫”的原则。 5 规划要求 5.1 坚持规划引领。巴山新居工程规划要符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 和消防规划,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打破行政界别、城乡界别、行业 界别,制定村镇体系规划、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构建市、县(区)城市—特色镇—中心 村—产业聚集地全覆盖的新居建设规划体系。 5.2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状况、民俗特点,突出优势特色,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中心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搞好村落布局、建筑风貌和单体风格的规划设计,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实 现居住环境优美,生产生活便捷。 5.3 坚持合理布局。新居工程建设选址要严格执行规划,选择需求较多、交通便捷、位置适中、基础 设施条件较好、产业优势明显的区域,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自然疫源地、地震 1 DB51/T 2456—2018 断裂带和地下采空区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以及生态敏感的地带。尊重村庄现有格局,新建、改造、保 护相结合,注重传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延续民居特色,体现农村情趣。 5.4 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土地。应注意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保护耕地,充分利用荒地、 薄地,不占和少占良田、好土和林地。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节 约集约用地。 5.5 坚持产业先行和产村相融。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合理布局 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5.6 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绿化、净化、美化、文化为追求,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重点推动绿化, 以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推进净化,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庭园整治为重点实现美化,以乡 风文明为重点建设文化。 6 规划编制要素 巴山新居规划编制要素符合 GB/T 32000 要求。 7 规划内容 巴山新居建设规划应包括村域发展规划、聚居点建设规划两个部分。 7.1 7.1.1 村域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综合评价村域发展条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状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各类产业发 展重点与空间布局;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农民就业增收措施。 7.1.2 村域聚居点布局规划 依据上位城乡规划,结合劳动力转移趋势,确定村域总人口;充分结合村民意愿,统筹规划布局村 民聚居点;明确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合理确定聚居点的规模。 7.1.3 村域基础设施规划 以改善村民对外出行条件为目的,确定对外公路、居民点主要联系路的走向与建设标准;统筹规划 村域内给排水、电力电信、能源、水利、环卫等基础设施。 7.1.4 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明确村域内“1+6”公共服务设施(村级“两委”组织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 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等的建设标准和空间配置,并与村民住宅同步 规划、建设和使用。 7.1.5 村域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农村弱质生态空间,对自然湿地、主要湖泊、水源地和其它生态敏感区等 应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禁止或控制建设活动。 7.2 2 聚居点建设规划 DB51/T 2456—2018 7.2.1 现状用地分析 根据 CJJ 132-2009,调查和分析评定聚居点建设用地条件,明确洪灾、地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等 的位置,确定可建设用地。 7.2.2 现状建筑分析 对现状建筑的年代、质量、风貌及文化价值进行调查和综合评价,明确保留、改造、拆除建筑的位 置与数量。若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需明确建筑四至界线和保护范围。 7.2.3 建筑总平面布置 充分尊重民意,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要求,以改造为主,新建、改造、保 护相结合,结合当地村民居住习惯和地形条件布置住宅建筑与院落,体现错落有致,望得见山、看得见 水。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便民利民”要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建筑。 7.2.4 环境及建筑风貌规划 提倡本土绿化种植,提出庭院、宅间和路侧等绿化美化措施,积极推广“微田园”做法。按照“简 便易行、简约实用”的要求,提出村民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风貌建设指引,统一风格、色彩、高度等, 彰显地方特色。 7.2.5 道路交通规划 明确对外交通与内部道路位置、走向、宽度及平面和竖向控制,做好桥涵配套;明确活动场地、集 中晒坝、停车场位置及范围。 7.2.6 市政工程规划 确定供排水、电力电信、能源、广播电视等设施的位置、规模以及管线工程建设要求;确定环卫、 公厕、沼气池等设施的位置、配建标准和建设方式。 7.2.7 村民住宅选型 提供多种农户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方案,包括标准层平面和建筑风格示意。 7.2.8 综合防灾规划 确定抗震设防等级、工程设防标准,提出抗震、消防、防洪、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 7.2.9 投资估算 制定建设项目实施表,明确项目名称、内容、规模、建设要求,估算总投资量。 8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和基础资料汇编。调查研究和分析资料应归入基础资料汇 编,作为附件。 8.1 规划说明书 3 DB51/T 2456—2018 规划说明书应当包括:现状调查与分析、规划思路与目标、村域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村域聚居点 布局规划、村域基础设施规划、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聚居点建筑总平面布置规划、聚居点环境及建 筑风貌规划、聚居点道路交通规划、聚居点市政工程规划、聚居点村民住宅选型、聚居点综合防灾规划、 投资估算与实施建议等。 8.2 规划图纸 8.2.1 规划图纸应当包括: a) 区位关系图; b) 村域综合现状图(比例 1:5000~1:50000); c) 村域产业布局规划图(比例 1:5000~1:50000); d) 村域聚居点布局规划图(比例 1:5000~1:50000); e) 村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比例 1:5000~1:50000); f) 聚居点综合现状图(比例 1:500~1:1000); g) 聚居点用地分析图(比例 1:500~1:1000); h) 聚居点现状建筑分析图(比例 1:500~1:1000); i) 聚居点总平面布置规划图(比例 1:500~1:1000); j) 聚居点道路、管线、环卫及竖向工程规划图(比例 1:500~1:1000); k) 聚居点综合防灾规划图(比例 1:500~1:1000); l) 聚居点住宅选型及其他建筑方案示意图; m) 聚居点鸟瞰效果图及重要节点景观效果图。 8.2.2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必要的分析图,也可以对上列图纸进行拆分表达,但必须保证图纸内容 不得缺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51/T

pdf文档 DB51-T 2456-2018 巴山新居总体规划指南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2456-2018 巴山新居总体规划指南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2456-2018 巴山新居总体规划指南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2456-2018 巴山新居总体规划指南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04:5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