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01 B 01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190—2016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2016 - 03 - 18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3 - 18 实施 发 布 DB41/T 1190—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丝绸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丝绸协会、河南民兴省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南召东方蚕丝绸有限公司、 河南省茧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福堂、杨阳、杨四同、杨行、王志强、魏会丽、孙天洲。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举福、卢瑶。 I DB41/T 1190—2016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小蚕共育的术语和定义、共育条件、饲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小蚕共育。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小蚕共育 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统一饲养的一种饲养方式。 2.2 补催青 从催青室领回的蚕种,继续保护在合理的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下的操作程序。 2.3 收蚁 将催青孵化后的蚁蚕集中起来,放在蚕箔内开始饲养的操作程序。 2.4 饷食 蚕蜕皮后的第一次给桑。 2.5 眠起处理 从将眠到饷食的眠前处理、眠中保护、饷食处理等操作程序。 2.6 提青分批 蚕儿就眠后把迟眠蚕与眠蚕分开,另行饲养的技术处理。 3 共育条件 3.1 共育人员 通过专业培训,具有养蚕技术和一定经验的人员。 3.2 共育室 3.2.1 远离公害污染源、与大蚕饲养和上蔟区域分离,蚕户相对集中、地势较高、平坦干燥、水电方 便和交通便利。 3.2.2 共育室宜坐北朝南,有对流窗、纱门和纱窗,室内有天花板、水泥地坪,六面平整光洁。 1 DB41/T 1190—2016 3.2.3 每间共育室面积不小于 25 ㎡~30 ㎡、高度 3m,附属室 15 ㎡。每间共育室一次共育规模 25~ 30 张(按每张 10g 蚁量计算)。 3.3 设施设备 共育室应配备消毒池(1.5m×1.2m×0.8m)1个、消毒机具1台、温湿度调节设备1台(套)、调桑 板2块、切桑刀2把、干湿温度计4支、蚕匾(1.0m×0.8m×0.05m)100~120个,小蚕网、聚乙烯薄膜若 干等。 3.4 共育桑园 共育桑园密度每667㎡宜800~1000株。一次共育25~30张蚕种,需要2700㎡~3300㎡小蚕专用盛产 优良品种桑园。 4 饲养技术 4.1 消毒 4.1.1 共育前消毒 收蚁前5d~7d,将蚕室及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刷掉病死蚕痕迹,把蚕具清洗晒干待消;将蚕室、蚕 具、贮桑室、室外环境等全面消毒,喷药均匀,不留死角。做好消毒后管理,防止重复污染。常用消毒 药物及使用方法见表1。 表1 常用消毒药物及使用方法 名称 2 作用与消毒对象 用法与用量 注意事项 漂白粉 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 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体都有 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蚕室、蚕具和环境 消毒。 含有效氯 25%漂白粉,每 1 千克加水 24 ㎏(先少量水将 漂白粉调成糊状,然后加入 总水量) ,充分搅拌,配成含 有效氯 1%漂白粉液,加盖静 止 1h~2h,取澄清液消毒对 蚕室地表、墙面、天花板、 蚕具、周围环境进行喷洒。 2 用量:均匀喷洒, 225mL/m 。 药物易潮解失效,应密闭 干燥保存。使用前要测定 漂白粉含有效氯的浓度, 根据有效氯含量按目的浓 度加水调配,当前用药, 当天配制。均匀喷洒,消 毒后保持 30min 以上湿润 状态。对金属、衣物等有 腐蚀作用。 消特灵 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 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体都有 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蚕室、蚕具和环境 消毒。 一包主剂 125g,加水 25kg, 先用少量水将主剂调成糊 状,然后加入总水量并搅拌。 再将辅剂加入主剂液中即可 使用。用量:均匀喷洒, 2 225mL/m 。 用喷洒法消毒务须全面喷 到,并保持 30min 以上湿 润状态。当天用药当天配 制。一定要将主剂配成溶 液后,才可将辅剂加入。 对金属、衣物等有腐蚀作 用。 福尔马林 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 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体都有 杀灭作用(对中肠型脓病多 角体及曲霉菌分生孢子作用 稍差) 。 主要用于蚕室、蚕具和养蚕 环境消毒。 取含甲醛 36%的福尔马林 1 千克加水 17 ㎏稀释成含 2% 甲醛溶液。对蚕室地表、墙 面、蚕具表面,周围环境进 2 行喷洒。用量:225mL/m 。 有强烈刺激性,消毒人员 应戴防毒面具。消毒时保 持 25℃以上,密闭 24h。 消毒液中加入 0.5%~1%新 鲜石灰粉消毒效果更好。 硫磺熏烟 对真菌病有防治作用,对其 他病原微生物的效果不明 显。 主要用于蚕室、蚕具消毒和 驱螨。 蚕室先补湿,将硫磺放入铁 锅,在火缸上加热成半流状, 再加入小块烧着木碳,使硫 磺迅速燃烧发烟,关闭门窗。 3 用量:15g/m 。 熏烟前先补湿;蚕室密闭 条件较好,并尽快使烟雾 均匀充满全室;蚕具间留 有空隙,以利药物蒸气渗 透;防火、防人畜中毒, 防金属器皿腐蚀。 DB41/T 1190—2016 4.1.2 共育期间消毒 4.1.2.1 消毒 各龄蚕儿饷食前用小蚕防病一号或含有效氯2%的防僵粉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入眠后撒鲜石灰粉。 加网前用小蚕防病一号或含有效氯2%的防僵粉等消毒1次。10min~15min后给桑。蚕体蚕座常用消毒药 物见表2。 表2 蚕体蚕座常用消毒药物及使用方法 名称 作用与消毒对象 用法与用量 注意事项 小蚕防病一号 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 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体都有 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蚕体、蚕座消毒。 按蚕龄大小逐渐增加,以蚕 座上撒一层薄霜为适度。 使用时不宜喂湿叶;不能与 其它粉剂同时使用。 漂白粉防僵粉 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 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体都有 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蚕体、蚕座消毒。 鲜石灰粉 对家蚕病毒病有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蚕体、蚕座消毒和 环境消毒。 漂白粉液 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 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体都有 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蚕体、蚕座消毒。 将漂白粉与鲜石灰粉按 1: 12.5 相混合。一般蚁蚕及各 龄响食起蚕各使用一次,有 僵病发生时客每天使用一 次。 新 鲜 生 石 灰 1kg 加 水 0.5kg~0.6kg,使其充分粉 化后,放凉过筛后使用。 按漂白粉有效氯浓度,配成 0.3%~0.5%有效氯浓度的稀 释液。蚕体、蚕座喷雾消毒。 也可用于蚕匾、蚕架、蚕室 地面消毒。 漂白粉中的有效氯很易逸 散,必须随配随用。 石灰粉应新鲜,随配随用; 眠中也可撒石灰粉,但蜕皮 时不要撒。 喷雾后 30min 开窗通风换 气。 4.1.2.2 防病卫生要求 4.1.2.2.1 换鞋入室,切桑、给桑前洗手,除沙后洗手。 4.1.2.2.2 采桑工具与储、运蚕沙工具分开,用过蚕具应消毒后再用;每次给桑、除沙后及时打扫清 洁,蚕室、贮桑室每天用含有效氯 0.5%漂白粉液进行地面消毒。 4.1.2.2.3 病弱小蚕集中统一深埋或烧毁。 4.1.3 共育后消毒 及时清除死蚕、残桑、蚕沙等。将所有蚕室、附属室、蚕具等进行药物消毒,然后打扫、清洗,再 消毒。具体消毒药物和使用方法参照表1。 4.2 蚕种领运及补催青 4.2.1 蚕种领运 蚕种领运过程中防高温、蒸热、雨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4.2.2 补催青 将共育室温度调至21.0℃,蚕种入室后再调至25.5℃、相对湿度85.0%环境中保护,待蚕种点青90% 以上后黑暗处理,黑暗处理时间一般为36h。 4.3 收蚁 3 DB41/T 1190—2016 4.3.1 收蚁准备 收蚁前将已消毒的蚕筷、鹅毛、薄膜、收蚁网以及收蚁纸、天平或电子秤(精度0.1g)、桑叶、消 毒药物等备齐,做好人员分工,将蚕室温湿度调至饲育温湿度。 4.3.2 收蚁时间 收蚁前感光2h~3h,整个收蚁工作应于上午10时前结束。 4.3.3 收蚁方法 4.3.3.1 散卵平附收蚁袋收蚁法 蚕种从催青室领回后,在黑暗处理前将蚕卵沿收蚁袋装卵口(在顶端一侧),倒入收蚁袋内,再用 蚕筷光滑一端滑压封口,然后两手端平轻轻摇匀,听无蚕卵滚动响声时,将收蚁袋黑面朝上放入蚕匾内 或悬挂于共育室内,进行黑暗处理。收蚁当天早晨,将收蚁袋白面朝上进行感光。收蚁时,将切好的桑 叶,稀撒在收蚁袋白纸上,停 15min,把引桑倒掉,将收蚁袋白纸四面揭开,把带蚕的一面朝上平放于 蚕匾内,随即进行蚁蚕消毒、给桑、定座等。如果黏附蚕卵的黑面纸上剩有蚕时,可用桑叶将蚕引下收 回。 蚕卵发育不齐,一日收不完时,可在原收蚁袋黑纸上再附一张棉纸或稿纸沿四周压封,进行黑暗保 护,待第 2 天采用同样方法收蚁。 4.3.3.2 网收法 2 2 将转青的蚕卵在蚕座纸上均匀平铺一层,1张蚕种摊放面积24㎝ ~33㎝ ,盖上1张1龄蚕网,黑暗保 护。感光时再盖上1张1龄蚕网。收蚁时撒上比蚕网孔略大的桑叶,15min后将上面的一只网提起,放到 垫有收蚁纸的蚕箔内,定座、编号,贴上标签。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后进行第一次给桑。未孵化的蚕卵, 继续黑暗保护,次日再收蚁。 4.4 饲育形式 1龄蚕、2龄蚕饲育采取上盖下垫薄膜的形式,3龄蚕采取只盖不垫的形式。 4.5 饲育温湿度 饲育温湿度见表3。 表3 小蚕期饲育温湿度标准 龄期 1龄蚕 2龄蚕 3龄蚕 温度(℃) 27.0~28.0 26.0~27.0 25.0~26.0 相对湿度(%) 90~95 85~90 80~85 注:给桑时调位、换气。 4.6 桑叶选采、运输、储藏 4.6.1 采叶标准 采叶标准见表4。 4 DB41/T 1190—2016 表4 小蚕期采叶标准 龄期 收蚁当时 1龄蚕 2龄蚕 3龄蚕 叶色 黄中带绿 嫩绿色 绿色 浓绿色 顶端下数第2~3叶 顶端下数第3~4叶 叶位 自顶端下数第2叶 顶端下数第4~5叶 或三眼叶 4.6.2 桑叶运输、储藏 桑叶松装快运,低温阴凉处储藏,贮藏不超过24h,防蒸热、变质。 4.7 给桑形式和给桑量 1~2龄蚕用切叶,切叶大小以蚕体长1.5倍见方为宜。每天给桑3~4次,给桑量1龄蚕1.5㎏/张、2 龄蚕4㎏/张、3龄蚕18㎏/张。 4.8 扩座、匀蚕 给桑前及时进行扩座匀座。要求蚕座平整、均匀。蚕座面积收蚁时0.15㎡/张、1龄蚕盛食期时 1.6㎡/张、2龄蚕盛食期时3.2㎡/张、3龄蚕时6.4㎡/张。 4.9 除沙 1龄蚕不除沙,2龄蚕起除、眠除各1次,3龄蚕起除、中除、眠除各1

pdf文档 DB41-T 1190-2016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190-2016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190-2016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190-2016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11:0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