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387-2003 无公害菜用豌豆 生产技术规程 2003-10-15 发布 2003-10-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1 前 言 本标准编写按标准化工作导则进行,并参照有关标准结合本产品特性制定的。 本标准是根据菜用豌豆无公害生产的要求,根据萧县无公害菜用豌豆的生产实践制定 的。 本标准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光荣、王向阳、刘艳春、孙玉玲、高全兵、纵瑞敬、纵瑞贞。 本标准 2003年10月15日首次发布 I 无公害菜用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菜用豌豆的产地环境要求及生产中的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 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无公害菜用豌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079 蔬菜种子分级标准 GB 18406 农产品安全质量 NY/T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DB34/T 20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 符合 NY/T5010 的规定,并选择地势高燥,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壤土、沙壤土或粘壤 土。 4 生产技术管理 4.1 整地施基肥 豌豆忌连作, 2 年~3 年轮作一次。深耕 25cm~30cm,纵横细耙 2 遍~3 遍。每 667m2施 腐熟有机肥 2000kg~3000kg。淮河以南地区,宜做成高畦;淮北地区可做成 1.2m~1.5m宽的平畦。 4.2 种子选择、处理及播种 4.2.1 种子质量 符合 GB 8079 规定的原种、一级良种或二级良种。 4.2.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符合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矮生品种。目 前常用的品种有“中豌 4 号” 、 “中豌 5 号” 、 “中豌 6 号”等。 4.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晾晒,剔除小粒、瘪粒和破损、虫蛀、有病斑的豆粒,用 25%~30%的盐水选种, 剔除受豆象危害和霉烂的籽粒,再用药剂拌种。 4.2.4 播期 一般 冬播在 11 月中下旬;春播在 2 月下旬。 4.2.5 播种 条播行距 30cm左右;穴播的行距 40cm,穴距 7cm~10cm,每穴播 2 粒~3 粒。播种量 15kg~20kg/667m2。 4.3 田间管理 4.3.1 中耕除草 冬播的豌豆,次年开春后中耕松土除草。春播地膜覆盖豌豆一般不需中耕;春播露地豌 豆苗高 5cm~7cm 时第一次中耕,苗高 10cm~13cm 时第二次中耕除草。严禁化学除草。 4.3.2 排灌 播种前根据土壤湿度浇足底水,保证出苗墒情。一般越冬期间不需浇水,现蕾时视土壤 湿度浇小水,结荚盛期保持土壤湿度,结荚数目稳定后停止浇水,防止倒伏。田间积水时要 及时排水。 4.3.3 追肥 4.3.3.1 肥料使用 符合 NY/T 394 的规定。 4.3.3.2 追肥方法 植株现蕾时,每 667m2施 25%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各含 10%、5%、10%)30kg;盛 花期喷肥叶面肥料 1 次~2 次。 4.3.4 病虫害防治 4.3.4.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豌豆田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 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孳生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

.pdf文档 DB34-T 387-2003 无公害菜用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87-2003 无公害菜用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87-2003 无公害菜用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87-2003 无公害菜用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8:01:1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