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7.140.10 B35 DB36 备案号:31514-2011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631—2011 上犹绿茶 2011 - 09 – 09 发布 2011 - 11-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 631 —2011 I 前 言 本标准由赣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犹县茶果局、上犹县梅岭有机茶有限责任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均华、阳小慧、史达庆、刘知远、孔小平、黄瑞忠、方勇海。 DB36/ T 631 —2011 1 上犹绿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犹绿茶的种类、等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储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在上犹县行政区域内生产、加工的上犹绿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S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国家质检总局第 75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种类和等级 3.1 种类 上犹绿茶分为上犹剑绿、上犹毛尖、上犹大宗茶。 3.1.1 上犹剑绿 以采摘上犹县区域内茶园优质芽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优质名茶。 3.1.2 上犹毛尖 以采摘上犹县区域内茶园优质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名茶。 DB36/ T 631 —2011 2 3.1.3 上犹大宗茶 以采摘上犹县区域内茶园鲜叶原料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成品茶,即商品茶。 3.2 等级 3.2.1 上犹剑绿分一级(特贡)、二级(贡品)、三级(珍品)三个等级。 3.2.2 上犹毛尖分一级(特贡)、二级(贡品)、三级(珍品)三个等级。 3.2.3 上犹大宗茶为一级至四级四个等级。 4 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产品具有该类茶叶的自然品质特征,品质纯正,无劣变、无异味。 4.1.2 产品应洁净,且在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 4.1.3 不着色,不添加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 4.2 感官指标 4.2.1 上犹剑绿感官品质特征见表 1。 4.2.2 上犹毛尖感官品质特征见表 2。 4.2.3 上犹大宗茶感官品质特征见表 3。 表1 上犹剑绿感官品质特征 外 形 内 质 级 别 条 索 色 泽 香 气 滋味 汤 色 叶 底 一级(特贡) 扁平挺秀 形若剑 匀齐光润香高持久 兰花香 栗香明显 鲜爽 回味甘醇嫩绿清澈 明亮 嫩绿匀整 明亮 二级(贡品) 扁平挺秀 形若剑 匀齐光润香高持久 兰花香或栗香鲜爽醇厚嫩绿清澈 明亮 嫩绿匀整 明亮 三级(珍品) 扁平挺秀 形若剑 光润 香高持久 鲜爽醇厚嫩绿 明亮 嫩绿完整 明亮 表2 上犹毛尖感官品质特征 外 形 内 质 级 别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 气 滋 味 汤 色 叶 底 一级 (特贡) 紧结重实 锋毫显露 绿润 匀整 无梗片嫩香鲜 爽持久鲜爽甘醇 嫩绿 清澈 嫩匀肥厚 明亮 二级 (贡品) 紧结锋苗 尚显 尚绿润 匀整 无梗片嫩香 较高 鲜醇 绿嫩 明亮 尚嫩匀 明亮 三级 (珍品) 紧实有锋毫 绿稍润 尚匀整 无梗片 尚高 醇厚 嫩绿 尚亮 嫩绿完整 绿尚明

.pdf文档 DB36-T 631-2011 上犹绿茶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631-2011 上犹绿茶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631-2011 上犹绿茶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631-2011 上犹绿茶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8:13:4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