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13.310 CCS A 92 中华人民 共和国 公共安 全行业 标准 GA GA/T ××××—× × × × 法医学 机械性损伤致伤物分类及推断指南 Forensic medicine —Guidelin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inference of vulnerants from mechanical injuries ×××× -×× -××发布 ×××× -××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 布 GA/T ××××—××××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法医检验分技术委员会 (SAC/TC 179/SC 6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 、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重庆市公安局、广东省公安厅、 黑龙江省公安厅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刘力、唐金河、刘华、陈庆、刘凡、王坚、田雪梅、何光龙、余彦耿、廖信 彪、李红卫、代国新、张书韬。 GA/T ××××—×××× 1 法医学 机械性损伤致伤物分类及推断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法医学机械性损伤致伤物分类、推断的原则及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法医学机械性损伤致伤物的推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 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 件。 GA/T 147 —2019 法医学 尸体检验技术总则 GA/T 168 —2019 法医学 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规范 GA/T 1 50—2019 法医学 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械性损伤 mechanical injury 机械性暴力作用于人体引起组织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3.2 机械性损伤致伤物 vulnerant from mechanical injuries 所有作用于人体引起组织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的具有机械性因素的物体。 3.3 特征性损伤 characteristic inju ry 能反映出致伤物接触面形态、质地、 大小、致伤方式等特征的损伤。 注1:如“中空性皮下出血” 、 “安全带损伤” 、 “条索状压擦痕” 等。 注2:钝器作用的特征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擦伤、挫伤、挫裂创、闭合性骨折及闭合性内脏损伤等 。 注3:锐器作用的特征性损伤主要表现为砍创、刺创、切创、剪创及开放性伴砍痕的骨折等。主要观察锐器创特 征。变异型创,尤其是变异型刺创由于刺入部位、双方体位改变、刺入角度和深度、刺器的转动变化等因 素可影响创口形态。 注4:枪弹作用的特征性损伤主要表现为 损伤的边缘或腔道内遗留火药颗粒或火药成分 。 3.4 特征性要素 characteristic element 在机械性损伤致伤物推断流程的现场勘验、辅助检验环节中,能反映致伤物特征性(如形状、质 地、理化成分、生物物证等)的因素。 注:如衣服上遗留的鞋底花纹印迹; 枪击案现场遗留的弹头、弹壳; X线检查发现体内残留的弹丸。 GA/T ××××—×××× 2 3.5 机械性损伤致伤物推断 inference of vulnerant s from mechanical injuries 根据机械性损伤形态特点,结合现场勘查、辅助 检验环节中的特征性要素,对致伤物的类型、大 小、质地、重量及作用面 形状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推断的过程。 4 致伤物分类 致伤物包括钝器、锐器、火器(枪弹)等。 5 致伤物推断原则 5.1 综合性分析原则 致伤物推断应当结合现场勘验、活体 /尸表检验、尸体解剖检验、辅助检验、案件调查回证等多 方面工作进行综合分析。 5.2 特征性分析原则 熟识损伤相关知识,重点对稳定的特征、典型的特征及独有的特征进行分析鉴别。 5.3 一元论分析原则 能用一种(类)工具形成解释的,尽量不用两种(类)工具解释。 5.4 有限性分析原则 致伤物推断 应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如推断依据不充分,只进行致伤物种 类推断。 6 致伤物推断流程 根据特征性损伤,结合现场勘验、辅助检验发现、获取特征性要素,对致伤物的类型、大小、质 地、重量及作用面形状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推断,推断流程 按附录 A规定执行 。 7 常见致伤物推断 7.1 钝器 7.1.1 特征性损伤 7.1.1.1 棍棒类特征性损伤 在体表平坦部位形成条形(或带状)中空性皮下出血是棍棒伤的特征性表现;带有纹线的棍棒, 可有一定纹路反映在损伤部位。棒端戳击,可形成与棍棒端形态相似的挫伤。棒体打击头部易形成镶 边状挫裂创,不同的作用方向,创缘两侧的挫伤带宽度存在变化。棒体 打击颅骨多见线状或舟状骨折。 金属类棍棒易在骨折边缘形成挤压性小骨裂。 7.1.1.2 斧锤类特征性损伤 通常以小平面损伤为主,总体以方形和圆弧形损伤常见,边界往往较清楚。在头皮上的损伤特征 一般边角明显,在损伤的两边交角处往往形成皮肤牵拉性撕裂。颅骨多呈粉碎性、塌陷性骨折,甚至GA/T ××××—×××× 3 形成孔状骨折。 7.1.1.3 砖石类特征性损伤 作用于人体组织尤其是头面部可形成多处、多种不同类型的损伤,表皮剥脱严重。砖块垂直打击 人体软组织丰满部位,可形成接触面形态的挫伤。砖石形成的挫裂创多不规则,常在创口或创腔内遗 留砖石的碎屑或 粘附在砖石上的其他成分。 7.1.1.4 徒手类特征性损伤 手指伤在颈部可形成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皮下出血,多分布在颈前两侧,作用力强时在深部软组 织或肌肉可见广泛性出血,甚至舌骨、甲状软骨骨折。足踩伤有时在人体平坦部位可见与鞋底花纹图 案类似的皮下出血。咬伤较多见的是以对称的半弧形几个牙印构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咬痕。 7.1.2 特征性要素 7.1.2.1 现场勘验 勘验现场环境,注意是否存在就地取材的可能。如室外或野外现场,嫌疑人常将沾染被害人血迹、 毛发的砖石遗留在现场附近。 勘查血迹形态分布情况。提取现场遗留的可 疑致伤物,搜索致伤物在衣 服上遗留的痕迹,如 衣着上有无鞋底花纹等印迹。 7.1.2.2 辅助检验 发现及提取衣着、创口内遗留物,如创口内遗留木质碎屑、树皮、铁锈、碎石屑等,进行微量物 证检验,确定其成分以推断致伤物种类、质地。 对人体进 行X线和(或) CT等影像学检查,对骨骼 进行重建、观察骨折形态、类型。 对疑似咬痕拍照固定后,用石膏液采集咬痕印,翻模还原,后期与 嫌疑人牙模进行比对。 对嫌疑致伤物进行生物物证提取、检验,以认定致伤物。 7.2 锐器 7.2.1 特征性损伤 7.2.1.1 典型刺创特征 创口小、创腔深,单刃呈菱形,创角一钝一锐。双刃呈菱形,两创角均锐角。三角刮刀可形成三 角形创口,其创口形态依被刺部位皮肤的厚薄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多少而不同。护柄形成的损伤常位于 创角的一侧或两侧,与创角相分离。 7.2.1.2 典型切创特征 创口呈梭形哆开,角锐,两侧创缘合拢后呈细线状;创缘可见小的尖锐皮瓣。创口一般较长,创 口长度多大于创腔深度。 7.2.1.3 典型砍创特征 创腔深,常合并有较重的骨质和内脏器官损伤;创口一般呈菱形,创缘可伴有擦伤,创角可是一 钝一锐或呈三角形。 7.2.1.4 典型剪创特征 创口形态特 殊,可形成成对瓜子形 、S 形、 V 形、菱形或八字形创口。 7.2.2 特征性要素 GA/T ××××—×××× 4 7.2.2.1 现场勘验 检查人体衣服上由致伤物所致的破损,观察血迹分布和形状,将致伤物所致衣服破损与人体损 伤 进行比对, 提取现场遗留的可疑致伤物, 寻找致伤物在衣服上遗留的痕迹。 7.2.2.2 辅助检验 对创口、衣着及嫌疑致伤物遗留物进行微量物证提取、检验, 确定其成分以推断致伤物种类、质 地。对嫌疑致伤物进行生物物证提取、检验,以认定致伤物。 7.3 火器(枪弹) 7.3.1 特征性损伤 7.3.1.1 典型枪弹创特 征 7.3.1.1.1 接触射入口 在创口周围皮肤或衣着上可见枪口印痕。头部呈星芒状或“十”字形缺损。 7.3.1.1.2 半接触射入口 创口多呈椭圆形,烟和残余火药颗粒大部在皮肤表面形成一长椭圆形分布区。 7.3.1.1.3 近距离射入口 可见中央皮肤缺损、擦拭轮、挫伤轮、射击残留物。 当发射枪口与人体皮肤垂直时,挫伤轮、火 药烟晕和颗粒的分布基本均匀一致;当挫伤轮一侧增宽且火药烟晕的颗粒也主要分布于这一侧时,说 明枪口与皮肤间的夹角已小于 90°,而且夹角越小,挫伤轮宽度及烟晕分布也越大,差异越明显,推 断出的射 击角度也越大。 7.3.1.1.4 远距离射入口 一般表现为带有

.pdf文档 GA-T 1969-2021 法医学 机械性损伤致伤物分类及推断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A-T 1969-2021 法医学 机械性损伤致伤物分类及推断指南 第 1 页 GA-T 1969-2021 法医学 机械性损伤致伤物分类及推断指南 第 2 页 GA-T 1969-2021 法医学 机械性损伤致伤物分类及推断指南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2 12:30:5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