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19.020 A 94 GA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共安全 行业标准 GA/T XXXX—XXXX 代替GA 950—2011 防弹材料 及产品V50试验方法 V50 test method s for ballistic material s and products (报批稿)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 布 GA/T 95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A 950-2011《防弹材料及产品 V50试验方法 》,与GA 950-2011相比主要修改 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见第2章,2011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 3.4、3.6、3.11、3.12、3.13,2011年版的3.4、3.6、3.11、 3.12、3.13); ——修改了弹道试验系统 (见4.1,2011年版的4.1); ——修改了试验弹体 (见4.2,2011年版的4.2); ——修改了测速靶(见4.5,2011年版的4.5); ——修改了靶架(见4.7,2011年版的4.7); ——修改了验证板(见4.10.1,2011年版的4.10.1); ——修改了试验环境条件 (见4.13,2011年版的4.13); ——修改了破片制式 (见附录A的A.1.2,2011年版的附录A中A.1.2); ——修改了系统相对误差和系统差值误差 (见附录B的B.3.1、B.3.2,2011年版附录B中 B.3.1、B.3.2); ——修改了四发评定法的适用性 (见附录C的C.1,2011年版的附录C中C.1); ——修改了测点弹速与着靶速度的换算 (见附录D的D.1,2011年版的附录D中D.1)。 本标准由 全国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6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兵器工业非金属材料理化检测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彭刚、李扬、冯家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A 950-2011。GA/T 950-×××× 1 防弹材料及产品 V50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对防弹材料及产品 的弹道极限 V50进行评价的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V50值计 算与修正、试验报告 的编写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 防弹材料及产品弹道极限 V50的测试与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99 -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1446 -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 3880.1 -201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JB 3196.30A -2005 枪弹试验方法 第30部分 速度测试 光幕靶法 GA 141-2010 警用防弹衣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弹道极限 V50 ballistic limit V50 某一种枪弹类型对 试样形成穿透概率为 50%的着靶速度,用V50表示。 3.2 试样 sample 用于V50测试的防弹材料 或防弹产品。 3.3 模拟破片 fragment simulating projectile 采用特定材料 、形状和尺寸 制作的用于弹道射击试验的弹体 。 3.4 弹托 sabot 用于稳定推动 模拟破片 高速发射的轻质托架 。 3.5 验证板 witness plate 用来监测试样被弹体侵彻 后损伤状态的铝合金 薄板。 3.6 穿透 perforation 试样受弹体冲击出现以下任一现象 : a) 形成通透性穿孔; b) 试样背后出现弹 体或弹体碎片; c) 验证板上有穿孔。 3.7 阻断 stop GA/T 950-×××× 2 试样受弹体冲击时,任何不构成穿透的现象。 3.8 入射角 angle of incidence 弹体飞行方向与弹着点切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见图1。 图1 入射角示意图 3.9 弹着点 impact point 弹体冲击试样后穿孔或凹陷的 中心点。 3.10 有效命中 fair hit 射击试验时, 弹体入射角 小于等于 5o、弹着点间距离大于 等于51mm、弹着点距边缘距离大于 等于75mm的弹体冲击。 3.11 混合结果区 range of mixed result s 在弹道极限 V50试验产生的全部有效命中的弹速中, 存在阻断弹速高于穿透弹速的区域 。 3.12 混合速度差 velocity difference in range of mixed results 在混合结果区中 ,试样穿透的最低弹速与阻断的最高弹速差值的绝对值。 3.13 评价速度差 evaluating velocity difference 在弹道极限 V50试验产生的全部有效命中的弹速中,用于评定弹道极限 V50的最高弹速与最 低弹速之差。 3.14 背衬材料 backing material 用于模拟人体躯干的材料。 4 技术要求 4.1 弹道试验系统 弹道试验系统一般由试验枪械、测速靶 (包括起始靶和终止靶) 、计时仪、背衬材料、靶架和 弹托拦截器等主要部分组成,弹道试验 系统的示意图见图 2。 GA/T 950-×××× 3 图2 弹道试验 系统示意图 4.2试验弹体 4.2.1 根据试样的防护性能要求 ,测试选择用制式弹头或模拟破片作为发射弹体。 4.2.2 采用制式弹头为发射弹体,应选择符合标准要求且外观无破损的制式弹头。 4.2.3采用模拟破片为发射弹体 ,应明确模拟破片的材料、形状、质量 、表面硬度等参数,并应与 相匹配的弹托配合使用。 典型常用柱状楔形模拟破片 的重量为(1.1±0.02)g,表面硬度 HRC(30 ±1),使用满足 GB/T 699-1999的45号钢制作,见图3所示。其他常用模拟破片及其要求参见附 录A。 单位为毫米 图3 1.1g柱状楔形 模拟破片 GA/T 950-×××× 4 4.3 试验枪械 试验枪械应选择 能保证弹体飞行 稳定的标准弹道枪。根据试验弹 体和发射速度的要求,确定 弹道枪管的口径和型号。 4.4 发射药筒的选择 应根据发射弹体的质量和发射速度范围选择合适的发射药筒,药筒的选择应满足药筒装药容 积率最大化的要求。 4.5 测速靶 4.5.1 测速靶由起始靶和终止靶组成,起始靶和终止靶应平行,且与射击弹道保持垂直。 起始靶 与枪口距离 A应大于或等于2m,两靶间距离B应大于或等于1m,靶距的测量误差应小于 或等于 0.1%。 4.5.2 测速靶应每年进行比对校验。比对校验采用两套测速靶测量同点弹速的方法进行,比对校 验应按附录 B的规定执行。 4.6计时仪 测试精度和准确度应符合 GJB 3196.30A -2005的规定, 并定期检定 。 4.7 靶架 靶架是用来放置和固定试样、背衬材料、验证板等的结构框架。靶架应具有一定结构强度和 刚性,不易变形 ,能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调节 行程,且能通过调整倾角选择 入射角。 4.8 背衬材料 背衬材料应使用内外均匀一致的油质塑性胶泥制作,尺寸大于 或等于600mm×600mm×100mm (宽×高×厚) 。背衬材料采用 箱体固定,箱体无盖无底。试验前应对背衬材料按 GA 141-2010 的规定进行校准。 4.9 射击距离 射击距离定为 5m,测速点距枪口距离为 3m。也可根据委托方的特殊要求确定射击距离和测速 点位置, 但应在试验报告和记录中 注明。 4.10 验证板 4.10.1 验证板应使用 符合GB/T 3880.1 -2012规定的0.5mm厚2024-T4铝合金薄板。 4.10.2 对于板状试样,验证板尺寸应为 300mm×300mm,验证板与试样弹着点背面对称点距离为 150mm±10mm。 4.10.3 对于防弹头盔试样,验证 板尺寸应为 90mm×110mm,验证板与试样弹着点背面对称点距离 为51mm±10mm。 4.10.4 采用背衬材料支撑试样时不需使用验证板。 4.11 试样尺寸 防弹材料试样的有效尺寸应大于 或等于400mm×400mm。 4.12试样的状态调节 试样在试验前应按 GB/T 1446 -2005规定进行状态调节。试样规定的特殊状态处理则按产品标 准的相关规定执行。委托方要求的特定试样状态调节,应在试验报告 和记录中注明。状态调节完 成后的试样应在 30min内完成试验。 4.13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应在 室内、温度0℃~35℃、相对湿度15%~70%条件下进行。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步骤 5.1.1设备准备

.pdf文档 GA-T 950-2019 防弹材料及产品V50试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A-T 950-2019 防弹材料及产品V50试验方法 第 1 页 GA-T 950-2019 防弹材料及产品V50试验方法 第 2 页 GA-T 950-2019 防弹材料及产品V50试验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2 12:34:2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